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目录

    2019年, 第47卷, 第7期
    刊出日期:2019-07-15
    上一期    下一期

    细胞与分子生物学
    实验研究
    临床研究
    综述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细胞与分子生物学
    大鼠 paralemmin-3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构建及其在肺泡巨噬细胞中的表达
    唐俭, 陈旭昕, 樊重阳, 韩志海
    2019, 47 (7):  673-677.  doi: 10.11958/20190650
    摘要 ( 861 )   PDF(526KB) ( 5706 )  
    目的 构建大鼠 paralemmin-3(PALM3)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探讨转染大鼠肺泡巨噬细胞系 NR8383细胞的最佳感染复数(MOI)值及目的基因 PALM3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扩增鼠 PALM3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到 pCV186-Cherry载体上;经 PCR及 DNA测序鉴定后,将重组质粒 pCV186-Cherry-PALM3、辅助包装质粒 pHelper 1.0与 pHelper 2.0共转染至 293T细胞进行重组慢病毒 lenti-CV186-Cherry-PALM3的包装,并用荧光标记法行滴度的测定。将不同 MOI值(0、1、10、20、50)的 lenti-CV186-Cherry-PALM3转染 NR8383细胞,依据转染效率得到最佳 MOI 值,以此 MOI 值感染 NR8383细胞,采用 Western blot 法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通过 PCR扩增获得了大小约 2 246 bp的目的基因片段,并成功连接到 pCV186-Cherry重组质粒上。PCR及 DNA测序结果证实重组质粒 pCV186-cherry-PALM3 携带正确的鼠 PALM3 基因并成功包装重组慢病毒颗粒。重组慢病毒 lentiCV186-Cherry-PALM3 的滴度测定为 3×108 TU/mL,感染 NR8383 的最佳 MOI 为 20,慢病毒 lenti-CV186-CherryPALM3 感染后 NR8383 细胞中 PALM3 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结论 本实验成功构建了含大鼠PALM3基因的重组慢病毒载体 lenti-CV186-Cherry-PALM3,并能在 NR8383细胞中高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 PALM3对肺泡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hh通路介导损伤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获得干细胞潜能
    许子宁, 李晓红, 叶益超, 刘晓银, 涂悦
    2019, 47 (7):  678-682.  doi: 10.11958/20181966
    摘要 ( 749 )   PDF(684KB) ( 3833 )  
    目的 探讨Shh信号通路对大脑皮质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RAS)获得神经干细胞潜能的影响。方法 体外原代培养SD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以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α和C1q三种因子诱导炎症型RAS,划痕实验制备创伤型RAS,使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及纯度。实验分为普通星形胶质细胞组(对照组)、炎症组、划痕组(创伤组)。炎症组培养至干预后 24 h,对照组和划痕组培养至第 5天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巢蛋白(Nestin)阳性细胞,运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不同损伤模型的细胞中Shh蛋白的表达量。之后各组细胞培养 至第7天更换神经干细胞培养基,将前述3组各自再分为激活组(各组细胞更换神经干细胞培养基后添加Shh激活剂SAG)和抑制组(各组细胞更换神经干细胞培养基后添加Shh抑制剂环巴胺)两个亚组,培养14 d后采用qRT-PCR检测各亚组 RAS源性神经干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 细胞损伤模型中,免疫荧光染色证明各组细胞中划痕组Nestin阳性细胞明显多于炎症组和对照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2组损伤细胞中划痕组Shh蛋白表达量高于炎症组(P<0.05)。更换神经干细胞培养基后,激活组中 2 组损伤细胞的干细胞相关基因 Nestin、Pax-6、Sox-2、Oct-4 和Map-2的表达水平均有所升高,其中由划痕诱导的RAS神经干细胞相关基因Nestin、Pax-6、Sox-2、Oct-4和Map-2的表达水平高于炎症诱导的 RAS神经干细胞和普通星形胶质细胞(P<0.01);添加 Shh抑制剂后,3组上述基因表达量皆明显降低,但划痕组的表达量仍高于其他 2组(P<0.01)。结论 在体外,Shh信号通路可以介导损伤后大脑皮质RAS获得干细胞潜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HCV Core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对HeLa细胞自噬的影响
    王敏敏, 魏建宏, 任来峰
    2019, 47 (7):  683-687.  doi: 10.11958/20182209
    摘要 ( 656 )   PDF(668KB) ( 3937 )  
    目的 构建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Core)真核表达载体,并研究其对人宫颈癌 HeLa细胞自噬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 HCV复制子质粒 pJFH1为模板,PCR法扩增 HCV Core 基因片段,经纯化回收后与 PLVX-IRESZsGreen1载体用同源重组法相连,构建 PLVX-IRES-ZsGreen1-Core重组质粒,并经测序验证其序列的正确性。转染宫颈癌 HeLa细胞,并设 PLVX-IRES-ZsGreen1-Core重组质粒转染组、PLVX-IRES-ZsGreen1空载体转染对照组以及未转染质粒空白对照组,通过免疫印迹法验证 HCV Core蛋白在 HeLa细胞中的表达,并用免疫荧光(IF)和免疫印迹检测自噬生物标记物微管相关蛋白 1轻链 3(LC3)的表达水平。结果 获得 PLVX-IRES-ZsGreen1-Core重组质粒,测序结果表明构建的重组质粒序列完全正确,HCV Core重组蛋白可在 HeLa细胞中有效表达;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结果表明,HCV Core过表达细胞 LC3焦点和 LC3 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多,PLVX-IRES-ZsGreen1-Core重组质粒转染组的细胞 LC3 Ⅱ水平(1.069±0.049)高于 PLVX-IRES-ZsGreen1空载体转染对照组(0.776±0.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构建了 PLVX-IRES-ZsGreen1-Core 重组质粒,HCV Core 蛋白过表达可诱导 HeLa 细胞自噬。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细胞交互作用在重叠综合征所致血管内皮损伤中及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作用研究
    肖凡, 曹洁, 李鑫
    2019, 47 (7):  687-691.  doi: 10.11958/20190304
    摘要 ( 649 )   PDF(384KB) ( 5115 )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PMN)与血管内皮细胞(VEC)的交互作用在重叠综合征所致血管内皮损伤中所起的作用以及与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的作用机制。方法 每次取样均抽取 16例健康志愿者空腹外周静脉血,每人 2.5 mL,每次取样共 40 mL,先后共进行 10次取样。使用双层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 PMN,将 PMN与 VEC直接共培养的实验组与单纯 VEC培养的对照组同时置于细胞培养箱内培养 4 h,应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呼吸仿真系统进行间歇伴持续低氧暴露 8 h,暴露后分别收集上清液和 VEC。分别检测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ICAM-1、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浓度;qRT-PCR检测 VEC促凋亡基因Bak和抑凋亡基因 Bcl-xl mRNA 表达水平。结果 实验组 IL-6、TNF-α、ICAM-1及 MDA的浓度均高于对照组,而CAT的活力值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 BAK mRNA、Bcl-xl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 Bcl-xl/Bak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 ICAM-1 与 IL-6、TNF-α、MDA 呈较强的正相关,而与 CAT、Bcl-xl/Bak 呈较强的负相关(P<0.05)。结论 PMN 与 VEC 的交互作用使重叠综合征所致血管内皮损伤更严重,且 ICAM-1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OCCLUDIN对非小细胞肺癌SPC-A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袁乐永, 王梅芳
    2019, 47 (7):  692-696.  doi: 10.11958/20182237
    摘要 ( 651 )   PDF(617KB) ( 4381 )  
    目的 探讨OCCLUDIN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SPC-A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培养非小细胞肺癌细胞SPC-A1,通过siRNA转染干扰OCCLUDIN表达,实验中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空转组(siCtrl组)和 siRNA转染组(siOCLN组)。采用 CCK-8、流式细胞术和 Western blot检测 OCCLUDIN对 SPC-A1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siOCLN 组细胞在 24、48、72、96 和 120 h 的增殖能力较 control 组和 siCtrl 组均明显降低(P<0.05)。siOCLN 组细胞凋亡率高于 control 组和 siCtrl 组(P<0.05);siOCLN 组 Bax、caspase-3、caspase-9、AIF和 Cyt C等凋亡相关蛋白水平较control组和siCtrl组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抗凋亡蛋白Bcl-2水平较control组和siCtrl组表达明显下降(P<0.05)。同时,siOCLN组 AKT和 PI3K蛋白磷酸化水平较 control组和 siCtrl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OCCLUDIN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SPC-A1细胞的增殖和抑制凋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β-五没食子酰葡萄糖对胰腺癌细胞糖酵解及增殖的影响
    陈喜娟, 胡立娟, 邱帅, 杨静, 谢俊木子, 王丰
    2019, 47 (7):  696-699.  doi: 10.11958/20181831
    摘要 ( 644 )   PDF(461KB) ( 4187 )  
    目的 研究 β-五没食子酰葡萄糖(β-PGG)对人胰腺癌细胞糖酵解途径的影响及细胞生长的调节潜能。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 β-PGG(0、5、25、50、100 μmol/L)处理人胰腺癌 MiaPaCa-2细胞,采用 CCK-8法检测 β-PGG对人胰腺癌MiaPaCa-2细胞的增殖作用,细胞化学试剂盒检测糖酵解的产物乳酸的生成,蛋白印迹法检测糖酵解的上游调节子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以及糖酵解酶己糖激酶-Ⅱ(HK-Ⅱ)和磷酸果糖激酶(PFK)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CCK-8结果显示,β-PGG可以抑制人胰腺癌 MiaPaCa-2细胞的增殖,其抑制作 用呈现出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0.05)。检测细胞上清液的乳酸发现,无论是在常氧或缺氧条件下,β-PGG均能抑制乳酸的生成(P<0.05)。与对照组相比,β-PGG能抑制 HIF-1α、GLUT1、HK-Ⅱ和 PFK的表达水平,且抑制作用随着β-PGG浓度的增高而增加(P<0.05)。结论 β-PGG可以抑制人胰腺癌细胞系MiaPaCa-2的糖酵解与增殖,其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MiaPaCa-2细胞中HIF-1α、GLUT1、HK-Ⅱ和PFK的蛋白表达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验研究
    病理状态对心肌细胞及心脏成纤维细胞β3-肾上腺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徐忠诚, 辛俊舟, 吴磊, 刘红阳, 王丽
    2019, 47 (7):  700-704.  doi: 10.11958/20190274
    摘要 ( 687 )   PDF(517KB) ( 3603 )  
    目的 观察与心力衰竭相关的不同病理因素刺激下,Sprague-Dawley(SD)乳鼠心肌细胞和心脏成纤维细胞中 β3-肾上腺素受体(β3-AR)表达变化的差异。方法 分离培养 SD乳鼠心肌细胞和心脏成纤维细胞并行免疫荧光鉴定,分别给予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去甲肾上腺素(NE)进行刺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心肌细胞肥大相关基因[心钠肽(ANP)、脑钠肽(BNP)、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心脏成纤维细胞纤维化相关基因[Ⅰ型胶原蛋白(COL-Ⅰ)、Ⅲ型胶原蛋白(COL-Ⅲ)]及2种细胞中β3-AR的mRNA表达。结果 免疫荧光鉴定显示,分离培养的心肌细胞和心脏成纤维细胞均状态良好。AngⅡ和 NE分别刺激 2种细胞 48 h后,心肌细胞中 ANP、BNP、β-MHC和 β3-AR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心脏成纤维细胞中 COL-Ⅰ、COL-Ⅲ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但 β3-AR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参与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病理因素 AngⅡ和 NE主要引起心肌细胞的 β3-AR表达增加,而不是心脏成纤维细胞。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TOR-自噬通路对脓毒症小鼠海马小胶质细胞表型的影响
    庄欣琪, 蒋毅, 杨曼, 王瑶琪, 卢悦淳, 吕国义, 谢克亮, 于泳浩
    2019, 47 (7):  705-708.  doi: 10.11958/20190390
    摘要 ( 782 )   PDF(750KB) ( 3794 )  
    目的 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自噬通路对脓毒症小鼠海马小胶质细胞表型的影响。方法 54 只雄性 ICR 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3 组(n=18):假手术组(Sham 组)、脓毒症组(CLP 组)和脓毒症+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组(CLP+Ra组)。Sham组只进行开腹手术操作;CLP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制备脓毒症小鼠模型;CLP+Ra 组于造模前 6 h腹腔注射雷帕霉素(1.5 mg/kg)。于造模后 24 h各组取 6只,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海马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海马组织切片离子钙接头蛋白分子(Iba)-1/CD86和 Iba-1/CD206阳性细胞数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海马组织 mTOR磷酸化(p-mTOR)水平、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 1轻链 3Ⅱ(LC3Ⅱ)和 Beclin-1表达情况。结果 与 Sham组比较,CLP组 TNF-α、IL-1β、IL-10和 TGF-β水平升高,Iba-1/CD86和 Iba-1/CD206阳性细胞数量增加,p-mTOR水平上调,LC3Ⅱ和 Beclin-1表达下调(均 P<0.05)。与 CLP组比较,CLP+Ra组 TNF-α和 IL-1β水平降低,IL-10和 TGF-β水平升高,Iba-1/CD86阳性细胞数量减少,Iba-1/CD206阳性细胞数量增加,p-mTOR水平下调,LC3Ⅱ和 Beclin-1表达上调(均 P<0.05)。结论 mTOR-自噬通路通过调节小胶质细胞表型转化,影响脓毒症小鼠海马炎症反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enSCs移植对大鼠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影响及其机制
    刘荣华, 何文容
    2019, 47 (7):  709-712.  doi: 10.11958/20190073
    摘要 ( 733 )   PDF(885KB) ( 4187 )  
    目的 探讨经血来源干细胞(MenSCs)移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 成年雌性 SD大鼠 45只均分为 3组(n=15):对照组不作处理;PCOS组肌内注射脱氢表雄酮(DHEA,60 mg/kg)诱导 PCOS;移植组肌内注射 DHEA,饲养 3周后后经尾静脉注射 MenSCs悬液。各组饲养 5周后处死,取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激素(P)、睾酮(T)、泌乳素(PRL)水平。取卵巢组织进行 HE染色观察卵巢形态。实时荧光定量检测卵巢组织 miRNA-135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卵巢组织 Bax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PCOS组的 FSH降低,LH和 T均升高(P<0.05);相对于 PCOS组,移植组的FSH升高,LH和 T均降低(P<0.05)。对照组卵泡形态正常,PCOS组卵巢可见较多囊状扩张的卵泡,移植组多囊状扩张的卵泡较 PCOS组减少。与对照组比较,PCOS组 miRNA-135和 Bcl-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降低,而 Bax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 PCOS组比较,移植组 miRNA-135和 Bcl-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升高,Bax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 经血来源干细胞移植对大鼠 PCOS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上调 miRNA-135的表达,进而调控 Bax/Bcl-2途径来实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肌自噬在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心肌肥厚中的作用
    宋代富, 郭国锋, 龙海权, 陈盛强, 黄炯华, 陈晞明
    2019, 47 (7):  713-717.  doi: 10.11958/20190662
    摘要 ( 782 )   PDF(803KB) ( 3833 )  
    目的 探讨心肌自噬在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大鼠心肌肥厚中的作用。方法 将 29只大鼠随机分为 3组:皮下联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Con)组 9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联合皮下注射异丙肾上腺(ISO)组 10只、腹腔注射雷帕霉素(RAP)联合皮下注射 ISO(ISO+RAP)组 10 只。连续干预 14 d 后,将 Con 组和 ISO 组存活大鼠(Con,n=9;ISO,n=8)行心脏超声检查左室壁厚度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再将各组大鼠腹腔注射过量的 10%水合氯醛处死,摘除心脏,计算心脏体质量指数(HWI)。心肌组织病理切片行 HE染色和 Masson染色,Western blot检测 p62表达和LC3Ⅱ/Ⅰ比值,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自噬泡数量。结果 与 Con组比较,ISO组左室壁厚度和 LVEF明显增加(P<0.01)。与 Con组比较,ISO组和 ISO+RAP组的 HWI增大(P<0.01),且 ISO+RAP组的 HWI小于 ISO组(P<0.01)。与Con组比较,ISO组心肌病理切片显示心肌组织病理性肥厚改变明显;而与 ISO组比较,ISO+RAP组心肌组织病理性肥厚明显改善。与 Con 组比较,ISO 组心肌组织 LC3Ⅱ/Ⅰ比值下调,而 p62 表达上调,自噬泡数量明显减少(P<0.05);与 ISO组比较,ISO+RAP组心肌组织 LC3Ⅱ/Ⅰ比值上调,而 p62表达下调,自噬泡数量明显增多(P<0.01)。结论 上调心肌自噬活性可以逆转 ISO诱导的病理性心肌肥厚。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T1~2期伴1~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术后未行放射治疗乳腺癌患者的局部复发风险及生存分析
    娄立平, 史振东, 刘晶晶, 杨晓楠, 张瑾
    2019, 47 (7):  718-723.  doi: 10.11958/20190345
    摘要 ( 1086 )   PDF(438KB) ( 4375 )  
    目的 通过对 1~3个腋窝淋巴结(ALNs)阳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分子分型与局部复发及预后相关性进行探讨,为进一步完善术后放射治(PMRT)的个体化适应证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2012年我院就诊的489例未行PMRT的pT1~2N1M0(1~3个ALNs阳性)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局部复发率(LRR)、无病生存率(DFS)和总生存率(OS),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确定影响不同分子分型患者LRR及与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 489例未行PMRT的pT1~2N1M0乳腺癌患者中Luminal A型、Luminal B(HER-2阴性)型和三阴型分别为229、196和 64例。中位随访时间为 75个月(5~115个月),对分子分型进行亚组分析显示,三阴型 5年 LRR高于非三阴型,5年DFS和OS均低于非三阴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然而,在Luminal A型和Luminal B(HER-2阴性)型之间5年LRR、DFS和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年龄≤35岁、pT2分期和三阴型是LRR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分子分型有助于个体化区别伴1~3个ALNs转移的pT1~2N1M0乳腺癌患者的局部复发风险,对于LRR较高的年龄≤35岁、pT2分期及三阴型乳腺癌患者推荐行PMRT以改善预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液透析患者认知功能变化的特征及风险因素分析
    田茹, 郭一丹, 罗洋
    2019, 47 (7):  723-726.  doi: 10.11958/20190258
    摘要 ( 830 )   PDF(336KB) ( 3909 )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认知功能变化的特征以及认知功能变化的风险因素。方法 采集血液透析患者基线资料以及 2次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测试结果,分析患者 2年期间认知功能变化的特征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认知功能变化的风险因素。结果 103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认知功能障碍 69例(67.0%),认知功能障碍组的年龄、透析龄、卒中以及心脏病患病比例均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血红蛋白、受教育程度以及 MoCA评分均低于正常组(P<0.05)。2年后患者 MoCA、视空间与执行功能以及延迟回忆得分均低于 2年前(P<0.0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MoCA变化量受年龄、受教育程度、心脏病史以及透析龄影响;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变化量受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心脏病史影响;延迟回忆变化量受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透析龄影响(均 P<0.05)。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认知功能随着时间延长呈现显著下降趋势,主要是视空间与执行功能和延迟回忆功能下降。高龄、受教育程度低、心脏病史以及透析龄长是此类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肾移植急性排斥受者外周血OX40 mRNA和Th1的变化及意义
    左娅薇, 莫春柏, 李光, 耿洁, 王玉亮
    2019, 47 (7):  727-731.  doi: 10.11958/20190386
    摘要 ( 596 )   PDF(596KB) ( 3479 )  
    目的 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OX40 mRNA和外周血 CD3+CD8- T辅助细胞(Th)1、Th2检测用于评估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 2016年 1月—2017年 1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中心行肾移植手术的 40例肾移植受者及 20名健康志愿者纳入研究,肾移植受者分为急性排斥组 20例和肾功能稳定组 20例。应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定量检测 3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 OX40 mRNA水平,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 CD3+CD8-T淋巴细胞中 IFN-γ(Th1)和 IL-4(Th2)表达率。ROC曲线评价 OX40和 Th1对预 测急性排斥的诊断价值。结果 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组 PBMCs 中 OX40 mRNA水平明显高于肾功能稳定组以及健康对照组(P<0.01),肾功能稳定组 PBMCs 中 OX40 mRNA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排斥组 Th1 表达率明显高于肾功能稳定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3 组 Th2 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X40 mRNA 诊断急性排斥反应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C)为 0.903(95%CI:0.825~0.980);Th1 的 AUC 为 0.731(95%CI:0.587~0.874);两者联合诊断的 AUC 为 0.930(95%CI:0.859~1.001)。结论 监测肾移植受者外周血 OX40mRNA及 Th1细胞可以预测急性排斥反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ST2/IL-33与Th17/Treg相关细胞因子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作用研究
    王秀娟, 孙明玲, 刘颖, 王蕾, 王新有, 刘洋, 赵芳, 秦玉婷, 郭新红
    2019, 47 (7):  732-734.  doi: 10.11958/20182195
    摘要 ( 699 )   PDF(319KB) ( 3563 )  
    目的 观察可溶性ST2(sST2)和白细胞介素(IL)-33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中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其对Th17/Treg细胞平衡的调节机制。方法 30例ITP患者作为ITP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 2组外周血血清中 IL-33、sST-2、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ITP组血清sST2及IL-17水平均升高(P<0.01),TGF-β表达水平降低(P<0.01),而IL-33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 ITP 组中 sST2 与 TGF-β 呈负相关(r=-0.471,P<0.01),与 IL-17 无相关性(r=0.189,P>0.05)。结论 sST2表达水平增加和Th17/Treg细胞失衡可能是导致ITP发病的免疫机制之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吸气肌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康复效果评价
    郑江南, 肖颖, 邹兆华, 吴巧珍, 胡晓蕴, 张剑锋, 杜欢
    2019, 47 (7):  735-738.  doi: 10.11958/20181904
    摘要 ( 853 )   PDF(359KB) ( 4799 )  
    目的 探讨吸气肌训练(IMT)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肺康复效果。方法 选择 2014年 1月—2015年 12月在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就诊时处于稳定期的 COPD患者 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 IMT组,每组 25例。对照组吸入支气管扩张剂或糖皮质激素,IMT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吸气肌训练。2组患者在入组时(0个月)及第 12个月进行随访,检测最大吸气压力(PImax)、6 min步行距离、COPD评分(CAT)及住院次数,分析对比 2组间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通过 12 个月的观察,对照组的 PImax 下降[(80.12±17.94)cmH2O vs (. 78.28±17.98)cmH2O,P<0.05],6 min 步行距离缩短[(283.96±22.67)m vs.(278.12±21.12)m,P<0.05],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减少[(1.32±0.25)L vs(. 1.27±0.24)L,P<0.05]。与对照组相比,IMT组 PImax显著上升[(78.28±17.98)cmH2O vs.( 95.48±19.36)cmH2O,P<0.05],6 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278.12±21.12)m vs.(320.32±28.71)m,P<0.05];通过训练,IMT组患者的 CAT评分明显下降(15.36±5.20 vs. 11.76±2.79,P<0.05),而且因急性加重所致的住院次数明显减少[(1.40±0.91)次 vs(. 0.68±0.63)次,P<0.05];但 2 组 FEV1 及 FEV1 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7±0.24)L vs.(1.40±0.28)L;49.56%±9.93% vs. 53.81%±13.66%,均 P>0.05]。结论 长期进行 IMT 可以改善COPD患者的活动耐量及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次数,为 COPD患者生存带来益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74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特征分析
    贺志权, 袁春, 崔宁, 黄学勇, 杜燕华, 李懿, 苏佳, 许汴利, 郭万申
    2019, 47 (7):  738-741.  doi: 10.11958/20190002
    摘要 ( 732 )   PDF(367KB) ( 4212 )  
    目的 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临床特点,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河南省信阳市解放军第一五四中心医院 2017年 8月—2018年 8月收集的 74例确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轻症组(58例)和重症组(16例),比较2组临床表现、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血尿素氮(BUN)等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SFTS重症患者的影响因素。结果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本组患者多为老年人,以农民居多,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纳差、乏力、恶心、全身酸痛、淋巴结肿大。重症组纳差、腹泻、神志不清、胸闷气喘的发生比例高于轻症组(P<0.05),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重症组CK、BUN水平高于轻症组(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纳差(OR=5.207,95%CI:1.039~26.082)、CK≥200 U/L(OR=4.446,95%CI:1.231~16.058)是导致疾病由轻症向重症进展的危险因素。结论 纳差及CK水平的升高是病情加重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该加强对这些因素的预防,降低死亡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对骶骨骨盆手术患者术中高乳酸血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许军军, 高灵灵, 冯艺
    2019, 47 (7):  742-746.  doi: 10.11958/20182201
    摘要 ( 793 )   PDF(351KB) ( 5294 )  
    目的 探讨应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行骶骨骨盆肿瘤切除术患者术中高乳酸血症的影响因素,并分析高乳酸血症与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年5月3日—2018年5月3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腹主动脉球囊阻断辅助下骶骨骨盆肿瘤切除术的341例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相关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体质量指数(BMI)、术前血红蛋白、术前白蛋白、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尿量、腹主动脉球囊阻断的总时间、术中血气分析中的乳酸值,以及患者术后心、肺、神经系统并发症和伤口感染的情况。根据患者术中是否发生高乳酸血症将其分为高乳酸血症组(71例)和对照组(270例),对该类患者术中高乳酸血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比较 2组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71例患者发生高乳酸血症,发生率为 20.82%(71/34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球囊阻断总时间(>60 min)和术中出血量(>4 000 mL)是腹主动脉球囊阻断辅助下骶骨骨盆肿瘤切除术患者发生术中高乳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对照组患者相比,高乳酸血症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高(P<0.05),2组心脏、神经系统并发症以及术后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球囊阻断总时间大于 60 min和术中出血量大于 4 000 mL的患者术中易发生高乳酸血症,与术中未发生高乳酸血症的患者相比,前者伴有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高,应对这部分患者予以关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清白细胞介素-37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沈敏, 吴坤亮, 何晶, 周云, 周贵忠
    2019, 47 (7):  746-749.  doi: 10.11958/20182229
    摘要 ( 586 )   PDF(367KB) ( 3855 )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37(IL-37)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中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科收治的HBV-ACLF的患者81例(HBV-ACLB组),其中早期 25例、中期 32例、晚期 24例。同时纳入同期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30例(CHB组)和健康体检者 3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 3组患者血清 IL-37和肝功能指标的差异,分析 HBV-ACLF患者血清 IL-37水平与肝功能指标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HBV-ACLF组血清IL-37水平显著高于CHB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HBV-ACLF患者晚期组血清IL-37水平显著高于中期组和早期组(P<0.05),中期组显著高于早期组(P<0.05)。HBV-ACLF患者血清IL-37水平与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呈正相关(rs分别为0.52、0.72)。随访2个月,共22例患者发生感染,39例死亡;感染患者和死亡患者血清IL-37水平分别高于非感染患者和存活患者(P<0.05)。结论 HBV-ACLF患者血清IL-37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的预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腔镜脾切除治疗术前血小板计数<10×109/L的复发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
    曹磊, 郑昆明, 王宏磊, 廖毛毛, 薛峰, 张磊, 赵永捷, 江涛
    2019, 47 (7):  750-753.  doi: 10.11958/20190587
    摘要 ( 820 )   PDF(551KB) ( 3600 )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LS)治疗血小板计数(PLT)<10×109/L的复发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006年 3月—2016年 6月期间行 LS治疗的 17例复发性 ITP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9例;平均年龄(42.18±15.70)岁,术前1 d PLT<10×109/L,中位病程为2(1,5.5)年,伴有脾大者6例。结果 17例 ITP 患者均顺利完成 LS,手术时间(156.76±17.90)min,术中中位出血量 50(20,175)mL,术后住院时间(7.47±1.94)d。17例患者术前凝血酶原时间等凝血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LS术中均未发生难以控制的出血,术后均未发生皮下气肿、感染、腹腔包裹性积液等并发症。LS术后短期内总体有效12例,包括完全反应者11例和部分反应者1例。术后1 d PLT≥100×109/L者术后有效率明显高于PLT<100×109/L者(P<0.05),不同年龄、性别、病程、是否伴有脾大和术前免疫球蛋白封闭治疗等因素间术后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S治疗 PLT<10×109/L的复发性ITP患者安全、有效,术后1 d PLT可能成为预测LS治疗ITP短期疗效的指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胎儿先天性无鼻畸形一例报告
    张强, 彭金芝, 李权, 王少军
    2019, 47 (7):  754-757.  doi: 10.11958/20190368
    摘要 ( 683 )   PDF(494KB) ( 3734 )  
    先天性无鼻畸形是一种病因不明、发病机制不清、临床上极其罕见的胎儿畸形,常伴有其他脏器畸形,不同程度地影响围生儿结局。因此,分娩时需要一个熟练的新生儿复苏团队在场。大部分无鼻畸形的胎儿出生后能正常生活。目前,外科手术仍然是无鼻畸形的主要治疗方法,而干细胞治疗则有望成为新的治疗手段。本文报告我院收治的 1例胎儿先天性无鼻畸形,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减少漏诊、误诊,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必要的产前咨询及帮助,为新生儿护理、喂养及治疗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妊娠晚期肾错构瘤破裂出血一例报告
    陆文宝, 刘小良, 冷远景, 黄玉清, 张良
    2019, 47 (7):  758-761.  doi: 10.11958/20182139
    摘要 ( 753 )   PDF(531KB) ( 3731 )  
    肾错构瘤是较常见的肾脏肿瘤,绝大部分为良性,体积较大时易破裂出血。但妊娠晚期并发肾错构瘤出血,且病理示肿瘤具有恶性潜能的案例报道极少。本文通过回顾分析收治的1例妊娠晚期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诊疗资料,给合文献,探讨妊娠期肾错构瘤出血的治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应变力成像对诊断甲状腺良性结节纤维化的应用价值
    王明阳, 唐缨, 王瑾, 于慧敏, 杨木蕾
    2019, 47 (7):  761-764.  doi: 10.11958/20190052
    摘要 ( 729 )   PDF(673KB) ( 4121 )  
    目的 探讨超声应变力成像对诊断甲状腺良性结节纤维化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中心经病理证实为良性的甲状腺结节 155个,术前均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依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伴纤维化组(n=125)、无纤维化组(n=30),并对 2组间应变率比值进行对比分析。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应变率比值在诊断甲状腺良性结节是否伴有纤维化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伴纤维化组应变率比值[3.14(1.143,7.050)]高于良性无纤维化组[1.41(1.020,2.345)](P<0.05)。经 ROC曲线分析,应变率比值>2.62,提示甲状腺良性结节可能存在纤维化,此时应变率比值的曲线下面积为 0.664(0.548,0.780),敏感度为 56.7%,特异度为 77.6%。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对诊断甲状腺良性结节纤维化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维多珠单抗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机制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王慧琴, 梁赵良, 刘耿烽, 吕晓丹, 詹灵凌, 吕小平
    2019, 47 (7):  765-770.  doi: 10.11958/20181974
    摘要 ( 1272 )   PDF(377KB) ( 3898 )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病因未明的肠道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其治疗仍以传统药物为主。由于传统药物不良反应较明显,近年来衍生出多种生物制剂,如抗肿瘤坏死因子(TNF)制剂、整合素拮抗剂等。作为一种人源化的抗 α4β7 整合素单克隆抗体,维多珠单抗(Vedolizumab)通过抑制 α4β7 整合素与黏膜地址素细胞黏附分子-1(MAdCAM-1)相互作用,选择性阻断记忆 T细胞向炎症肠道组织转运,减轻肠道炎症反应,因而主要用于对抗 TNF生物制剂失效的 IBD患者。本文对维多珠单抗治疗 IBD的机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诊断
    尚海涛, 李忠廉
    2019, 47 (7):  771-776.  doi: 10.11958/20191155
    摘要 ( 997 )   PDF(383KB) ( 4322 )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是一类特殊的慢性胰腺炎,其临床上依据组织学分为Ⅰ型和Ⅱ型。我国以Ⅰ型为主,是 IgG4相关性疾病的一部分,常表现为梗阻性黄疸或胰腺实质的肿块。组织学上表现为病变组织大量淋巴浆细胞的浸润及慢性纤维化。虽然国际胰腺病协会围绕其影像学、血清学、组织学及激素治疗的反应制定了诊断标准,但 AIP的临床表现较为隐匿和多样,其诊断仍然具有挑战性,特别是表现为胰腺肿块的患者,需要时刻警惕胰腺癌的风险。本文从影像学、组织学角度对文献进行了概述,重点是这种复杂疾病的诊断及误诊的风险,以期提高本病的鉴别诊断水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肝癌影像组学的研究进展
    郭东辉, 季倩, 王洪海, 郑虹
    2019, 47 (7):  777-780.  doi: 10.11958/20190034
    摘要 ( 908 )   PDF(341KB) ( 3552 )  
    影像组学通过从标准医疗图像中高通量挖掘影像特征,在临床决策系统中提取和应用临床数据,以提高诊断、预后预测的准确性,这在癌症研究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影像组学利用计算机复杂的图像分析能力以及海量的医学成像数据,为现代医学提供了强大的工具。本文简要介绍影像组学的概念及其在肝癌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肺癌术后肺纤维化急性加重的诊疗进展
    周方, 卢喜科, 张逊, 王峥, 李月川
    2019, 47 (7):  781-784.  doi: 10.11958/20190733
    摘要 ( 1265 )   PDF(337KB) ( 4776 )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间质性肺炎,以缓慢进展为特点,其病变局限在肺部,老年人多见,一部分病例会出现急性加重的过程,表现为原有肺部病变突然恶化和致死性的呼吸衰竭,并出现新的肺部阴影和弥漫性肺泡病理改变。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AEIPF)可发生于接受肺切除术后的原发性肺癌患者,起病通常呈急性或亚急性过程,病因尚不明确,通常认为与不明原因的肺损伤相关,起病隐匿,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而且在临床缺乏常规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成为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本文就肺癌术后特发性肺纤维化急性加重的病因、发生的危险因素、预测指标、预防、治疗、预后等方面做一系统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