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研究呼吸系统疾病
    疑难重症抗感染治疗需要多学科协作
    刘又宁
    2016, 44 (1):  1-2.  doi: 10.11958/20150201
    摘要 ( 674 )   PDF(309KB) ( 372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支气管哮喘与细胞自噬
    马龙艳, 吴琦△
    2016, 44 (1):  3-4.  doi: 10.11958/20150214
    摘要 ( 981 )   PDF(257KB) ( 5019 )  
     近年来, 随着人们对细胞生物学、 遗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 细胞自噬在支气管哮喘 (以下简称为哮喘) 中的作用日趋明朗, 特别在遗传因素、 氧化应激和环境等方面, 自噬调控可能直接影响哮喘的发生和发展, 这将有望成为哮喘治疗的新方向。本文就细胞自噬、 细胞自噬与哮喘的关系进行论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无反应性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治进展
    李鑫, 曹洁△
    2016, 44 (1):  5-8.  doi: 10.11958/20150309
    摘要 ( 894 )   PDF(345KB) ( 4430 )  
    摘要: 无反应性社区获得性肺炎 (CAP) 是指患者接受初始感染治疗后, 病情无好转或恶化, 其在 CAP 中的比例可达到 30%。目前, 对这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仍为 CAP 的难点。有关研究试图确定这部分患者的高危因素, 并提出进一步诊治方案。本文对目前无反应性 CAP 的病因和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细支气管镜、 DP 电子导航、 GS 外周超声小探头、 玫瑰系统联合评价外周 (1/3) 肺感染性病灶的价值
    李雅洁, 谢巍, 张鹏, 薛艳超, 冯靖△, 曹洁△
    2016, 44 (1):  9-13.  doi: 10.11958/20150162
    摘要 ( 1396 )   PDF(639KB) ( 7320 )  
    摘要: 目的 评价超细支气管镜、 Direct Path 电子导航系统、 Guide sheath (GS) 外周超声小探头 K201/K203 系统、快速现场评价 (玫瑰系统, ROSE) 即四加技术 (UNRE) 引导下肺活检对外周 (1/3) 肺感染性病灶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连续纳入 2014 年 4 月 1 日—2015 年 3 月 31 日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就诊的胸部 CT 发现外周 (1/3) 肺感染性病变的患者共 97 例, 将其随机分为四加技术组 49 例及非四加技术组 48 例, 分别行四加技术或非四加技术引导下的经支气管肺活检 (TBLB), 分别比较四加技术组及非四加技术组的诊断率、 安全性以及不同感染程度患者肺泡灌洗液肺泡巨噬细胞自发荧光强度的差异。结果 四加技术组诊断率明显高于非四加技术组 (81.63% vs 56.25%, χ2 =7.313, P < 0.01), 病灶包含支气管征亚组四加技术诊断率高于非四加技术组。所有患者均仅在活检时见少许出血, 无咯血、 气胸等并发症发生。处于不同感染状态的患者, 其肺泡灌洗液肺泡巨噬细胞自发荧光强度亦不相同。结论 四加技术引导下肺活检诊断率高、 并发症少, 选择合适的病例能够提高诊断率, 肺泡灌洗液肺泡巨噬细胞自发荧光强度对外周 (1/3) 肺感染性病变的严重程度有提示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间歇低氧-肺气肿大鼠的炎症及免疫反应特点研究
    韩双羽1,李彩丽2,冯靖2△,王玉宝1△
    2016, 44 (1):  14-18.  doi: 10.11958/59031
    摘要 ( 939 )   PDF(895KB) ( 3954 )  
    摘要:目的 建立间歇低氧(IH)-肺气肿大鼠模型, 探讨其引起炎症和免疫反应的特点。方法 60 只 Wistar 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 肺气肿组、 IH 组和重叠组(肺气肿合并 IH 组)。每组 15 只。造模成功后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PMN)、 CD3+ CD8+ T 细胞、 CD3+ CD4+ T 细胞凋亡率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法测定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 白细胞介素 (IL) -6 水平。取大鼠肺泡灌洗液(BALF), 在光镜下计算巨噬细胞、 外周血 PMN 和淋巴细胞比例。采集肺、 肝脏、 胰腺组织和右颈动脉并进行病理评分。结果 重叠组中 PMN、 CD3+ CD8+ T 细胞凋亡率与其他 3 组相比较低, CD3+ CD4+ T 细胞凋亡率、 TNF-α、 IL-6 表达水平最高 (均 P < 0.05)。BALF 中, 肺气肿组巨噬细胞和 PMN 百分比高于其余 3 组 (均 P < 0.05)。重叠组中肺、 肝脏、 胰腺、 右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病理评分高于其他 3组 (均 P < 0.05)。结论 肺气肿合并IH 可产生更严重的系统性多器官炎症和免疫反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及 促血管生成因子水平研究
    薛艳超1,孙蓓2,王新1,冯靖1△, 曹洁1△
    2016, 44 (1):  19-22.  doi: 10.11958/20150161
    摘要 ( 823 )   PDF(344KB) ( 3931 )  
    摘要: 目的 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OSA) 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 (EPC) 不同亚族和促血管生成因子水平的变化, 探讨不同程度 OSA 患者外周血 EPC 对血管修复的可能性。方法 选取 90 例 OSA 患者和 30 例健康志愿者 (对照组), 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 90 例 OSA 患者均分为轻、 中、 重度 OSA 组。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单个核细胞, 依据乙醛脱氢酶(ALDH)活性对 EPC 进行分选, 流式细胞仪联合 CD133、 CD34、 含激酶域插入片段受体 (PE-KDR)相应细胞表面标志物测定 CD133+ KDR+ EPC 及 CD133+ CD34+ EPC、 CD34+ KDR+ EPC、 ALDHlo CD34+ KDR+ EPC 的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者外周血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的水平。结果 对于外周血 CD133+ KDR+ EPC、 CD133+ CD34+ EPC、 CD34+ KDR+ EPC 水平, 重度 OSA 组>中度 OSA 组>轻度 OSA 组>对照组 (均 P < 0.05); 轻、 中度 OSA 组的外周血 ALDHlo CD34+ KDR+ EPC 水平高于对照组, 重度 OSA 组低于其他 3 组 (均 P < 0.05); 血清 HIF-1α、 VEGF 均是重度 OSA 组>中度 OSA 组>轻度 OSA 组>对照组, SDF-1α水平为重度 OSA 组<中度 OSA 组<轻度 OSA 组<对照组 (均 P < 0.05)。结论 OSA 患者可能都会诱导动员并招募大量无效 EPC, 其数量庞大, 但直接参与修复内皮的 ALDHlo CD34+ KDR+ EPC 并未增加, 尤其对于重度 OSA 患者甚至有可能减少, OSA 减弱了修复内皮的可能性, 加重了内皮损伤, 从而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气道上皮细胞紧密连接在小鼠哮喘中的病理学改变
    李凡1,吴琦2△, 孙昕2,李宽2,张颖超3,李雪2,李玉2,张秋阳2,徐龙2,陈怀永2
    2016, 44 (1):  23-25.  doi: 10.11958/20150210
    摘要 ( 961 )   PDF(546KB) ( 4576 )  
    摘要: 目的 探讨小鼠支气管哮喘 (哮喘) 中气道上皮紧密连接的病理学改变。方法 10 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哮喘组, 每组 5 只。哮喘组于第 0、 7 天腹腔注射鸡卵清蛋白 (OVA) 溶液, 在第 14、 15、 16 天以雾化的 OVA 熏诱小鼠, 1 h/次、 1 次/d; 对照组用 PBS 溶液替代 OVA; 2 组小鼠在第 18 天回收肺组织, 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评价小鼠哮喘模型的有效性, 荧光定量 PCR检测紧密连接相关蛋白基因Claudin 1、 Claudin 3、 Claudin 4、 Claudin 5、 Claudin 7、 Clau⁃ din 10在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哮喘组 Claudin 3、 Claudin 4、 Claudin 10 mRNA 水平较对照组低 (P<0.05), 而 Clau⁃ din 1、 Claudin 5、 Claudin 7 mRNA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哮喘病理过程中气道上皮细胞紧密连接松散, 提示气道上皮屏障破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胸腔和呼出气氧和二氧化碳分压测定对气胸脏层胸膜破口闭合的预测价值
    贾玮, 李海娜, 李月川△, 张冬睿, 谷松涛, 张永祥, 马晖
    2016, 44 (1):  26-29.  doi: 10.11958/59009
    摘要 ( 799 )   PDF(331KB) ( 4012 )  
    摘要:目的 探讨胸腔和呼出气体氧分压[p (O2 ) ]及二氧化碳分压[p (CO2 ) ]对自发性特发性气胸 (PSP) 患者脏层胸膜破口闭合判断的预测价值。方法 确诊为 PSP 的患者 76 例, 根据胸部 X 线片观察肺复张情况作为判定脏层胸膜破口是否闭合的金标准进行分组, 其中闭合组 40 例, 开放组 36 例。利用自行研制的呼出气采集器采集患者的呼气末气体, 通过胸腔穿刺收集胸腔气体, 同时采集桡动脉血, 分别测定呼出、 动脉血及胸腔气中的 p (O2 ) 和 p (CO2 ), 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结果 闭合组胸腔气p (O2 ) 低于开放组, p (CO2 ) 高于开放组 (P<0.05); 2组呼出气和动脉血p (O2 )和 p (CO2 )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闭合组的呼出气/胸腔气 p (O2 ) 比值高于开放组, p (CO2 ) 比值低于开放组(P<0.05); 二分类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呼出气/胸腔气 p (O2 ) 和 p (CO2 ) 比值为 PSP 脏层胸膜破口闭合的影响因素; ROC曲线分析显示, 呼出气/胸腔气p (O2 ) 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5, 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5%和100%, 最佳参考值为1.81; 呼出气/胸腔气p (CO2 ) 的ROC 曲线下面积为0.867, 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8%和85.0%, 最佳参考值为0.97。结论 测定胸腔气体和呼出气体p (O2 ) 和p (CO2 ) 对判断PSP患者脏层胸膜破口是否闭合具有预测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吸烟对慢性气道炎症患者FeNO 表达的影响
    平淼文,王彦,曹洁△,周宁,王杰,郭美南
    2016, 44 (1):  29-32.  doi: 10.11958/20150236
    摘要 ( 1396 )   PDF(317KB) ( 4406 )  
    摘要: 目的 探讨吸烟对慢性气道炎症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 (FeNO) 表达的影响。方法 206 例患者根据临床病史及肺功能特点, 分为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重叠综合征 (ACOS) 组 37 例、 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 组 124 例、 哮喘组 45 例。将健康体检者 40 例作为对照组。然后根据吸烟情况将 4 组内人群划分为吸烟者与不吸烟者。比较 4 组间 FeNO 值、 肺功能指标, 同时比较 4 组内吸烟、 不吸烟者的 FeNO 值; 将每组吸烟者的吸烟指数与 FeNO 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 ACOS 组与哮喘组 FeNO 值明显高于 COPD 组与对照组 (32.6±9.9、 37.6±10.9 vs 18.7±9.8、 14.4±4.3, F=68.082, P < 0.05), 而 ACOS 组与哮喘组、 COPD 组与对照组 FeNO 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ACOS 组、 COPD 组、 哮喘组的 1 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 (FEV1%)、 1 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 (FEV1/ FVC) 均低于对照组, ACOS 组、 COPD 组的 FEV1/FVC 显著低于哮喘组 (P < 0.05), ACOS 组、 COPD 组、 哮喘组的 FEV1%无明显差异 (P > 0.05)。(3) COPD 组、 ACOS 组吸烟者 FeNO 值均明显低于不吸烟者 (P < 0.05), 哮喘组、 对照组吸烟者与不吸烟者 FeNO 值无显著性差异 (P > 0.05)。(4) COPD 组吸烟指数与 FeNO 值呈明显负相关, 其他组则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 吸烟可以导致 COPD、 ACOS 患者的 FeNO 值降低, 检测 FeNO 有助于鉴别 COPD 合并哮喘情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细胞与分子生物学
    酸敏感阿霉素前药纳米粒的合成及其在治疗脑胶质瘤中的作用
    刘金剑#,张玉民#,杨翠红, 褚丽萍, 黄帆, 高红林, 刘鉴峰△
    2016, 44 (1):  33-37.  doi: 10.11958/20150109
    摘要 ( 901 )   PDF(928KB) ( 3891 )  
    摘要: 目的 合成一类新的具有酸敏感性能的阿霉素前药纳米粒 (PEG-DOX NPs), 对其结构进行表征, 并研究其在体外抗脑胶质瘤中的作用和透过血脑屏障的效率。方法 通过席夫碱反应合成具有酸敏感的聚乙二醇-阿霉素 (PEG-DOX) 单体, 通过自组装制备 PEG-DOX NPs。利用动态光散射 (DLS) 和核磁对单体进行结构表征, 通过透射电镜 (TEM) 对纳米粒的微观形貌进行观察, 紫外检测法测定 PEG-DOX NPs 在酸性条件下的释放行为, 荧光显微镜观察脑胶质瘤细胞对 PEG-DOX NPs 的摄取行为。利用MTT 法测定 PEG-DOX NPs 与阿霉素 (DOX) 对脑胶质瘤细胞的杀伤作用。PEG-DOX NPs 修饰吐温 80 (PS-80) 获得 PS80-PEG-DOX NPs。将 9 只 BALB/c 小鼠随机均分为 Free DOX 组、 PEG-DOX NPs 组和 PS80-PEG-DOX NPs 组, 利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比较其修饰前后脑及主要脏器内 DOX 的荧光强度。结果 PEG-DOX 能够自组装成直径 100 nm 左右的纳米粒; 在酸性条件下 PEG-DOX NPs 能够快速释放 DOX, 肿瘤细胞对 PEG-DOX NPs 的摄取虽然比 DOX 慢, 但蓄积时间更长; PEG-DOX NPs 和 Free DOX 对 C6 细胞的增殖抑制均呈现浓度依赖性, PEG-DOX NPs 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在各个浓度下均低于 Free DOX 组。 PS-80 修饰后, PS80-PEG-DOX NPs 透过血脑屏障的效率显著高于 DOX 和 PEG-DOX NPs 组。结论 PEG-DOX NPs 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肿瘤作用, 修饰后可高效透过血脑屏障, 使其体内治疗脑胶质瘤成为可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TAT-3抑制剂WP1066增强顺铂对口腔鳞状细胞癌侵袭能力抑制作用的体外研究
    孔令平1,刘爱芹2,周旋2,任玉3,黄媛媛1,刘速1,张仑4
    2016, 44 (1):  38-42.  doi: 10.11958/20150010
    摘要 ( 1082 )   PDF(956KB) ( 4616 )  
     目的 探讨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 3 (STAT-3) 调控 miR-21 增强化疗药物顺铂抑制人口腔鳞状细胞癌侵袭能力的作用。方法 实验共分 3 组: 二甲基亚砜组 (DMSO 组)、 顺铂组 (DDP 组)、 小分子抑制剂+顺铂组(WP1066+DDP 组)。实时定量 PCR 检测 miR-21 表达水平; Western blot 检测 STAT-3 及 p-STAT-3、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3 (TIMP-3)、 基质金属蛋白酶 2/9 (MMP-2/9) 的表达; 用 Matrigel 基质生长实验和 Transwell 体外侵袭实验检测肿瘤细胞生长形成球形克隆、 侵袭能力;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 miR-21 的表达水平。结果 WP1066+DDP 处理组的 STAT3/pSTAT-3 表达水平比 DDP 组低; WP1066+DDP 组 miR-21 表达比前两组低; 通过 Transwell 小室聚碳酸酯膜的细胞数 WP1066+DDP 组少于 DDP 组; WP1066+DDP 组细胞生长形成球的能力明显较 DDP 组减弱; TIMP-3 蛋白表达较前两组升高; MMP-2/9 表达水平较前两组明显下调。荧光素酶实验证明 WP1066+ DDP 组的荧光素酶活性明显低于 DDP 组和 DMSO 组。结论 通过抑制舌癌细胞中 STAT-3 活性, 下调 miR-21 表达, 可以增强化疗药物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的侵袭能力, 为使 WP1066 联合 DDP 化疗成为靶向治疗人口腔鳞状细胞癌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α1-肾上腺素受体在前列腺Cajal间质细胞上的表达及意义
    马路平, 王勤章△,王江平, 钱彪, 李应龙, 李强, 倪钊, 王新敏
    2016, 44 (1):  43-45.  doi: 10.11958/20150094
    摘要 ( 884 )   PDF(427KB) ( 3766 )  
    摘要:目的 观察α1-肾上腺素受体在豚鼠前列腺 Cajal 间质细胞 (ICCs) 上的表达, 并探讨其生理意义。方法取豚鼠前列腺组织冰冻切片以及体外培养的豚鼠前列腺细胞, 使用 c-Kit 标记 ICCs, α肌动蛋白 (α-actin) 标记平滑肌细胞, 分别进行 c-Kit 与α1-肾上腺素受体、 α-actin 与α1-肾上腺素受体配对的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结果 豚鼠前列腺组织及分离培养的 c-Kit 阳性 ICCs 细胞膜和细胞浆中均表达α1 肾上腺素受体, 同时α-actin 阳性平滑肌细胞上也有α1-肾上腺素受体表达, 但在组织切片中 ICCs 上α1 肾上腺素受体的表达显著强于平滑肌细胞。结论 表达 α1-肾上腺素受体的前列腺 ICCs 作为交感神经的功能靶细胞在前列腺平滑肌活动调控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对肺腺癌A549 细胞增殖、 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肖荣, 康马飞△, 骆梅青, 董翠梅, 刘秀丽
    2016, 44 (1):  46-49.  doi: 10.11958/51942
    摘要 ( 827 )   PDF(667KB) ( 3927 )  
    摘要:目的 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 (rhIL-11) 对肺腺癌 A549 细胞增殖、 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 分别以 0、 10、 20、 50、 100 μg/L 终浓度的 rhIL-11 作用于 A549 细胞, MTT 法测定 A549 细胞增殖程度; 用 0、 10、 40、 80 μg/L 终浓度的 rhIL-11 作用于 A549 细胞, 划痕实验和 Transwell 侵袭实验测定 A549 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Western blot 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 -2 和 MMP-9 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rhIL-11 对 A549 细胞增殖能力无影响; rhIL-11 作用于 A549 细胞后, 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增强; rhIL-11 能显著上调 MMP-2 和 MMP-9 的表达, 且表达随 rhIL-11 浓度的增高而增高 (P < 0.05)。结论 rhIL-11 能够促进 A549 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促进 MMP-2、 MMP-9 上调为其可能的机制之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反式维甲酸对高糖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陈艳霞, 房向东, 黄翀, 秦晓华, 邹宏昌, 徐承云, 徐高四, 涂卫平△
    2016, 44 (1):  50-52.  doi: 10.11958/58997
    摘要 ( 753 )   PDF(397KB) ( 4011 )  
    摘要: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 (ATRA) 对高糖诱导人 HK-2 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以期延缓糖尿病肾病(DN)。方法 体外培养 HK-2 细胞, 随机分为 6 组: 空白组 (未加任何刺激物)、 高糖组 (加 D-葡萄糖 30 mmol/L)、 高渗组 (加入甘露醇 24.5 mmol/L)、 低浓度 ATRA 组 (加入 ATRA 1×10-7 mol/L+D-葡萄糖 30 mmol/L)、 中浓度 ATRA 组(加入 ATRA 1×10-6 mol/L+D-葡萄糖 30 mmol/L)、 高浓度 ATRA 组 (加入 ATRA 1×10-5 mol/L+D-葡萄糖 30 mmol/L)。各组细胞培养 48 h。MTT 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 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空白组与高渗组细胞光密度 (OD) 值和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糖组较空白组、 高渗组细胞增殖减少, 凋亡率增加; 低浓度、 中浓度、 高浓度 ATRA 组细胞增殖均较高糖组增加, 且低、 中及高浓度 ATRA 组依次增加, 凋亡率较高糖组减少, 且低、 中及高浓度 ATRA 组依次减少 (均 P<0.05)。结论 ATRA 可促进高糖诱导的 HK-2 细胞增殖, 抑制其凋亡, 并与 ATRA 浓度可能具有一定的依赖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验研究
    同型半胱氨酸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血管再生的影响
    苟芸 黄国伟 赵亚倩 陈爽 张绪梅
    2016, 44 (1):  53-55.  doi: 10.11958/59123
    摘要 ( 831 )   PDF(509KB) ( 4106 )  
    摘要: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 (Hcy) 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梗死灶周围区血管再生的影响, 为明确血管再生的抑制因素, 促进大脑功能恢复奠定临床基础。方法 将 36 只清洁级 (SD) 雄性大鼠随机分为 3 组: 假手术组 (SO 组)、 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 模型组 (MCAO 组)、 MCAO+Hcy 组, 每组 12 只, SO 组和 MCAO 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5 mL/ (kg·d), MCAO+Hcy 组腹腔注射 2%Hcy 溶液 5 mL/ (kg·d), 预干预 7 d 后采用线栓法制作 MCAO 模型, 于术后第 7 天处死取材, 取材前 3 d 通过腹腔连续注射 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 (BrdU)。通过高效液相色谱 (HLPC) 法检测大鼠血清中 Hcy 浓度, TTC 染色观察脑组织梗死灶区面积大小, 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梗死侧丘脑 BrdU+ /lamini + 细胞数目。结果 MCAO+Hcy 组大鼠血清 Hcy 浓度较 SO、 MCAO 组显著增高, 脑组织梗死面积较 MCAO 组大, 丘脑内 BrdU+ /laminin+ 细胞数目较 MCAO 组减少 (P < 0.05)。结论 体内 Hcy 浓度增高可增强脑梗死的损伤程度, 并且抑制缺血区周围部位的血管再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慢性低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部PPARγ表达变化的意义
    向光明1,2,刘焰1△
    2016, 44 (1):  56-59.  doi: 10.11958/59062
    摘要 ( 987 )   PDF(431KB) ( 4225 )  
    摘要: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PARγ) 在慢性低氧肺动脉高压 (HPAH) 大鼠模型肺部及血管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雄性 SD 大鼠 40 只, 随机分为正常 (NC) 组、 1 周低氧 (HC-1w) 组、 2 周低氧 (HC-2w) 组、 3 周低氧 (HC-3w) 组。NC 组于常氧条件下饲养于通风动物笼中 3 周, 其余低氧组动物在每日 9: 00—17: 00 (8 h/d) 放入一体化低氧舱 (O2 体积分数 10%) 中进行低氧处理, 时间分别为 1 周、 2 周、 3 周。右心导管法检测平均肺动脉压(mPAP), 右心室收缩期末压力 (RVSP); 解剖心脏计算右心室肥厚指数 RV/(LV+S)。HE 染色观察各组肺部中小动脉的形态学改变, 计算血管壁厚百分比 (WT%), 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肺组织中 PPAR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HC 各组大鼠 mPAP、 RVSP、 RV/(LV+S)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 NC 组明显升高 (P < 0.05)。血管形态学显示 HC 各组相对于 NC 组, 血管壁明显增厚, 血管腔变狭窄, 且随着时间延长, 狭窄和增厚的程度加深。PPARγ在 HC 各组的表达与 NC 组相比均呈明显下降趋势, 且随着时间延长, 下降趋势更加明显。结论 PPARγ对慢性低氧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抗衰片对电离辐射损伤后小鼠骨髓造血作用的影响
    康肖梦, 王华伟, 杜利清, 赵洁, 张宇睿, 王华南, 杨福军Δ,徐文清Δ
    2016, 44 (1):  59-62.  doi: 10.11958/20150143
    摘要 ( 685 )   PDF(379KB) ( 3813 )  
    摘要: 目的 探讨抗衰片对电离辐射损伤后小鼠造血重建的调控影响。方法 9~10 周龄雄性 C57BL/6 小鼠随机分为照射对照组、 低剂量组、 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 每组 10 只。后 3 个剂量组分别按 0.75、 1.5、 3.0 g/kg 体质量灌服抗衰片水溶液, 照射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 1 次/d, 连续给药 11 d。第 4 天对 4 组小鼠进行 6.0 Gy 137 Cs-γ射线单次全身照射。照射后第 8 天, 观察小鼠内源性脾结节 (即脾集落形成单位, CFU-S)、 小鼠骨髓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GM) 和骨髓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F) 的生成情况。同时, 体外扩增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 与正常供体小鼠的造血干细胞 (HSC) 进行二维共培养 (2D CFU-GM), 通过 2D CFU-GM 检测辐射损伤后药物作用的 MSC 促进 HSC 的增殖能力。结果 与照射对照组相比, 3 个剂量组的 CFU-GM 数目显著增多, 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 CFU-S、 CFU-F、 2D CFU-GM 增殖能力显著提高 (均 P<0.05)。结论 抗衰片可以促进电离辐射损伤后小鼠造血系统重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的抗凋亡作用及对AKT 蛋白表达的影响
    许卫1,陈永权1,伍金雷1,刘欣1,陈晞明1△, 陈盛强2,孙卫文2
    2016, 44 (1):  63-66.  doi: 10.11958/59073
    摘要 ( 889 )   PDF(740KB) ( 3821 )  
    摘要: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 对慢性心力衰竭 (CHF) 大鼠心肌细胞的抗凋亡作用及对蛋白激酶 B (AKT) 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30 只成年雄性 SD 大鼠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2 组, 假手术 (Sham) 组 (n=6) 和模型(Model) 组 (n=24); 模型组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建立 CHF 模型, 术后 8 周存活 16 只, 再随机分为 EPO 组与对照(Control) 组各 8 只。EPO 组予以 3 000 U/kg EPO 腹腔注射, 3 次/周, 连续 4 周; Sham 组、 Control 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在术后 4 周、 8 周、 12 周 (即给药 4 周) 行心脏彩超检查大鼠心功能。第 12 周末全部大鼠禁食 24 h 后处死, 观察心肌组织细胞形态、 心肌细胞凋亡及计算凋亡指数 (AI); 采用 Western blot 法检测心肌 P-AKT/AKT 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超声心动图显示 Model 组 4 周时出现心室肥厚, 8 周时出现心力衰竭; EPO 干预 4 周后较 Control 组左室射血分数 (LVEF) 明显升高 (P < 0.05), 收缩末期室间隔厚度 (IVSs)、 收缩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 (LVPWs)、 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 (IVSd)、 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 (LVPWd) 明显降低 (P < 0.05)。EPO 组 AI 较 Control 组显著降低(23.87%±1.45% vs 35.58%±2.81%, P < 0.01); 与 Sham 组 (0.81±0.17) 比较, Control 组 (0.35±0.06) P-AKT/AKT OD 值明显降低, EPO 组 (1.61±0.16) 较 Control 组升高 (P < 0.01)。结论 EPO 可有效改善 CHF 大鼠的心功能, 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促进 AKT 的磷酸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依达拉奉对大鼠心肌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及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王世祥, 吴宏超, 刘映峰△
    2016, 44 (1):  67-70.  doi: 10.11958/58841
    摘要 ( 979 )   PDF(502KB) ( 3895 )  
    摘要: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抗大鼠心肌纤维化作用并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 表达水平与心肌纤维化的关联性。方法 40 只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模型组和依达拉奉低、 中、 高剂量组。采用异丙肾上腺素 (ISO)建立大鼠心肌纤维化模型。依达拉奉各剂量组予以依达拉奉 [分别为 3、 5、 10 mg/ (kg·d) ]干预 14 d。第 15 天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活力、 丙二醛 (MDA) 水平, 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 (LVMI)、 胶原容积分数 (CVF); 采用免疫荧光和 Western blot 检测 TGF-β1 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模型组的 MDA、 LVMI 均显著升高, 而 SOD 显著降低 (P < 0.01)。与模型组比较, 依达拉奉各剂量组随干预剂量增加, MDA 表达递减, SOD 表达递增 (P < 0.05); 依达拉奉中剂量组 SOD 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而 LVMI 呈递减 (P < 0.01), 依达拉奉高剂量组 LVMI 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 TGF-β1 较对照组表达明显上调, 依达拉奉各剂量组 TGF-β1 的表达随剂量的增加而减少, 条带灰度减弱。模型组 CVF 较对照组显著增加; 依达拉奉中、 高剂量组 CVF 随剂量的增加而降低, 但均高于对照组 (P < 0.01)。TGF-β1 与 MDA、 LVMI、 CVF 呈正相关 (r 分别为 0.931、 0.879、 0.930, P < 0.001), 与 SOD 呈负相关 (r=-0.892, P < 0.001)。结论 依达拉奉具有通过减轻氧化应激水平和抑制 TGF-β1表达而达到抗心肌纤维化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槲皮素脂质体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唐丽霞1,朱开梅1△, 李典鹏2,顾生玖1
    2016, 44 (1):  71-74.  doi: 10.11958/59020
    摘要 ( 1012 )   PDF(1154KB) ( 4283 )  
    摘要: 目的 观察槲皮素脂质体 (LQ) 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糖基化终产物 (AGEs) 及其受体 (RAGE) 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旋转蒸发法制备槲皮素脂质体, 高糖高脂饲料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STZ) 建立 2 型糖尿病大鼠模型, 并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 (DM 组), 槲皮素脂质体低 (LQ-L)、 中 (LQ-M)、 高 (LQ-H) 剂量组, 氨基胍 (AG) 对照组(AG 组), 另设正常组 (N 组)。灌胃治疗 8 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糖、 体质量、 肾脏肥大指数 (KI)、 血尿素氮 (BUN)、 血肌酐 (Scr), ELISA 法测血清 AGEs 表达和 24 h 尿微量白蛋白, PAS 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 免疫组化测肾组织 AGEs 表达, RT-PCR 检测肾皮质 RAGE mRNA 表达水平。结果 与 N 组比较, DM 组大鼠血糖、 KI、 BUN、 Scr、 血清 AGEs 和 24 h 尿微量白蛋白显著升高, 体质量明显降低; 肾小球体积萎缩, 基底膜增厚; 肾组织 AGEs 和 RAGE mRNA 表达增高 (均 P < 0.05)。与 DM 组比较, LQ 各剂量组大鼠血糖、 KI、 BUN、 Scr、 血清 AGEs 和 24 h 尿微量白蛋白均降低, 体质量增加; 病理改变明显减轻; 肾组织 AGEs 和 RAGE mRNA 表达降低, 以中剂量组作用更明显 (均 P < 0.05)。结论 LQ 可抑制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反应, 从而减少肾组织 AGEs 生成及 RAGE mRNA 表达水平, 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核糖体蛋白L6 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张蒙, 盛镔, 马鹏德, 张昌文, 徐勇△
    2016, 44 (1):  75-78.  doi: 10.11958/59076
    摘要 ( 1029 )   PDF(410KB) ( 4377 )  
    摘要:目的 探讨核糖体蛋白 L6 (RPL6) 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RT-qPCR) 和 Western blot 检测 RPL6 在前列腺癌组织 (80 例) 及癌旁组织 (62 例) 中的表达水平, 分析 RPL6 mRNA 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RPL6 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 < 0.05);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 值高、 Gleason 评分高、 临床分期晚、 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 RPL6 mRNA 表达水平增高 (均 P < 0.05), 而不同年龄、 精囊侵袭、 血管侵犯及手术切缘阳性情况患者的 RPL6 mRNA 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均 P > 0.05)。 RPL6 mRNA 高表达前列腺癌患者的术后无生化复发生存率较低 (χ2 =4.530,P= 0.033)。结论 RPL6 表达水平增高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及不良预后相关; 或可用其作为初步判断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肿瘤标志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特发性矮小生长激素受体外显子3基因多态性与生长激素轴的关系
    程炳娟1,刘戈力2△, 李宁3,杨箐岩2,郑荣秀2
    2016, 44 (1):  78-82.  doi: 10.11958/59137
    摘要 ( 1142 )   PDF(414KB) ( 4085 )  
    摘要: 目的 探讨生长激素受体 (GHR) 外显子 3 基因型与特发性矮小 (ISS) 患者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GH-IGFs-IGFBPs) 轴的关系。方法 选取 108 例 ISS 儿童, 提取外周血 DNA 并采用多重 PCR 法进行 GHR 外显子 3 基因分型, 根据基因型结果分为 GHRfl 组和 GHRd3 组。测量 2 组身高、 体质量, 并计算体质指数 (BMI) 及 BMI 标准差计分 (SDS); 测定空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 -3, 计算 IGF-1 SDS、 IGFBP3 SDS; 同时进行生长激素激发试验, 测定血清 GH 峰值。108 例中选取 55 例自愿接受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 0.15 IU/ (kg·d) ]治疗 3 个月, 分析基因型与 rhGH 治疗后 IGF-1 水平的关系。结果 108 例 ISS 中 GHRfl 63 例, GHRd3 45 例。2 组间 BMI、 IGF-1、 IGFBP3、 GH 峰值以及 IGF-1 SDS、 IGFBP3 SDS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年龄、 IGFBP3、 lg (BMI)、 lg (GH 峰值) 是 lgIGF-1 的影响因素 (均 P < 0.05); 55例接受rhGH治疗ISS中GHRd3组 (34例) IGF-1和IGF-1 SDS治疗前后差值 (△IGF-1,△IGF-1 SDS) 高于 GHRfl组 (21例)。结论 ISS儿童GHR外显子3基因多态性可能与IGF-1及IGFBP3水平无关, 与GH敏感性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脐血干细胞经外周静脉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研究
    张岁, 佟立新, 闫宝勇△, 李全海, 贾蓓, 柳立平, 马文波, 张君
    2016, 44 (1):  83-87.  doi: 10.11958/58304
    摘要 ( 872 )   PDF(307KB) ( 4040 )  
    摘要: 目的 探讨人脐血干细胞经外周静脉移植治疗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 65 例, 分为干细胞组 34 例, 其中 Child-Pugh A 级 13 例、 B 级 14 例、 C 级 7 例, 在常规保肝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对照组 31 例, 其中 Child-Pugh A 级 11 例、 B 级 13 例、 C 级 7 例, 给予常规保肝治疗。于治疗后 2、 4、 12 及 24 周观察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和凝血功能变化, 并观察临床症状改善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Child-Pugh A、 B 级患者干细胞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Child-Pugh C 级患者 2 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肝功能和凝血功能改善情况: Child-Pugh A、 B 级患者干细胞组白蛋白 (ALB)、 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 治疗后 2、 4、 12、 24 周均较治疗前升高, 且干细胞组于 12、 24 周均较对照组升高; 干细胞组胆碱酯酶 (CHE) 治疗后 4、 12、 24 周均较治疗前升高, 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组丙氨酸转氨酶 (ALT)、 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 总胆红素 (TBIL)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细胞组 Child-Pugh C 级患者治疗后 ALT、 AST、 TBIL、 ALB、 CHE、 PTA 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 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 经外周静脉移植脐血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安全有效, Child-Pugh A、 B 级患者的疗效优于 Child-Pugh C 级患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异位内膜氧化应激及雌激素受体水平与盆腔痛关系的研究
    郭蕊萌, 尹利荣△
    2016, 44 (1):  88-90.  doi: 10.11958/20150114
    摘要 ( 784 )   PDF(677KB) ( 3972 )  
    摘要:目的 探讨异位内膜氧化应激 (OS) 及雌激素受体 (ER) 水平与盆腔痛的关系。方法 取轻、 中、 重度盆腔痛子宫内膜异位症 (EMs) 患者异位内膜作为轻度组 (29 例)、 中度组 (34 例) 及重度组 (26 例), 取正常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组 (30 例)。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和对比各组内膜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水平; 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和对比各组内膜中丙二醛 (MDA) 水平;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和对比各组内膜中 ER 水平; 分析 3 组异位内膜中 MDA、 SOD 与 ER 水平相关性。结果 3 组异位内膜中 SOD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MDA 及 ER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 P<0.05); 3 组异位内膜中, 随疼痛程度增加, SOD 水平逐渐降低, MDA 及 ER 水平逐渐升高 (均 P<0.05); 轻度组内膜中 MDA 水平与 ER 水平无相关性, 中度及重度组内膜中 MDA 水平与 ER 水平呈正相关 (P<0.05), 3 组异位内膜中 SOD 水平与 ER 水平均无相关性。结论 异位内膜存在 OS 及 ER 过表达, 二者参与 EMs 盆腔痛的发生并发挥协同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研究
    不同角度股四头肌等速肌力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李益平1,张颖2△
    2016, 44 (1):  91-93.  doi: 10.11958/57787
    摘要 ( 1275 )   PDF(288KB) ( 3947 )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角度股四头肌等速肌力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 73 例, 随机分为 3 组, 0°~30°组 25 例、 31°~60°组 24 例和 61°~90°组 24 例, 进行 2 个月的股四头肌等速肌力训练。记录治疗前、 后每例膝关节的等速肌力测定值; 采用 IKS 评分标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 治疗后, 3 组等速肌力测定值均较治疗前增加, 0°~30°组的 IKS 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 (P<0.05); 31°~60°组及 61°~90°组治疗前后 IK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 IKS 评分与 0°~30°组等速肌力测定值呈正相关 (P<0.05)。结论 在膝关节屈曲 0°~30°范围内进行股四头肌等速训练可有效增强肌力, 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RI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的评估
    李富1,曾健1△, 李春燕2,罗铭1,孔震1
    2016, 44 (1):  94-97.  doi: 10.11958/59011
    摘要 ( 961 )   PDF(482KB) ( 3984 )  
    摘要: 目的 探讨 MRI 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腋窝淋巴结 (ALN) 评估的价值。方法 对 44 例乳腺癌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 (NAC), 比较患者 NAC 前和 NAC4 周期后 MRI 测量患侧 ALN 直径、 肿瘤表观扩散系数 (ADC) 值变化及其间接相关性; 比较 MRI 与病理对患侧腋窝阳性淋巴结的检测结果。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了 4 周期的 NAC, 有反应 (CR+PR) 率为 72.73% (32/44), 无反应 (SD+PD) 率为 27.27% (12/44)。有反应组 NAC 前后的 ALN 最大直径由(1.37±1.06) cm 缩短为 (0.90±0.76) cm, NAC 前后的 ADC 值由 (0.91±0.28) ×10-3 mm2 /s 增加到 (1.01±0.32) ×10-3 mm2 /s (P<0.01); NAC 前后的 ADC 值变化(△ADC)与腋窝淋巴结 NAC 前后最大直径的变化(△L)不相关 (r=0.131, P= 0.413)。NAC 后 MRI 评估 ALN 的敏感度 100%, 特异度 62.5%, Kappa 值 0.68。结论 MRI 功能指标 ADC 值不能作为早期间接反映NAC 后 ALN 的疗效的独立指标, 但 MRI 仍是评估 NAC 后 ALN 状态的敏感指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头面部恶性肿瘤18 F-FDG 符合线路/CT 显像 T/N 比值分析
    李楠, 毛夕保, 丁晨旻, 包文骏, 范晶, 薛宁娟
    2016, 44 (1):  98-101.  doi: 10.11958/58643
    摘要 ( 1223 )   PDF(313KB) ( 4399 )  
    摘要: 目的 探讨头面部恶性肿瘤治疗后 18 F-脱氧葡萄糖 (FDG) 符合线路/CT 显像中 18 F-FDG 摄取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 32 例经手术治疗、 放疗或放疗加化疗后头面部恶性肿瘤患者 18 F-FDG 符合线路/CT 显像图进行分析, 计算靶/非靶摄取 (T/N) 比值, 并按性别、 年龄、 空腹血糖浓度、 原发病灶直径、 肿瘤部位、 肿瘤病理类型、 肿瘤细胞分化程度、 治疗方式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年龄>70 岁组 T/N 比值大于 41~50 岁和 51~60 岁组 (均 P < 0.05); 病灶直径<2 cm 组 T/N 比值低于直径 2~5 cm 及直径>5 cm 组 (均 P<0.05); 原发肿瘤细胞低分化小于未分化组 (P < 0.05)。其余分析指标组间 T/N 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均 P > 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示, T/N 比值 (Y) 与患者年龄 (X2 )、 原发病灶直径 (X4 ) 和肿瘤细胞分化程度 (X9 ) 相关:=-4.389 25+0.053 03 X2+1.617 86 X4+0.718 35 X9。结论 患者年龄>70 岁、 原发灶直径≥2 cm、 肿瘤细胞未分化的头面部恶性肿瘤治疗后残余或复发可能性较大, 特别应重视这部分患者的随访诊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单孔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对比
    晋云鹏1,卢喜科2△, 张逊2,周方2,袁丽娜1
    2016, 44 (1):  101-104.  doi: 10.11958/20150073
    摘要 ( 1658 )   PDF(319KB) ( 4393 )  
    摘要:目的 对比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Uniportal VATS) 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3-portal VATS) 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肺癌患者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45 例为单孔组, 肺癌患者行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53 例为三孔组, 比较 2 组患者的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淋巴结清扫数、 切口长度、 术后拔管时间、 术后疼痛评分、 术后住院天数、 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等。结果 单孔组与三孔组术中出血量[ (128.75±18.32) mL vs(129.15± 17.69) mL]、 淋巴结清扫数[ (13.33±1.05) 枚 vs (13.12±1.38) 枚]、 术后拔管时间[ (4.90±0.75) d vs (4.75±0.70) d]、 术后住院天数[ (7.52±1.16) d vs (7.55±1.10) d]、 并发症发生率 (20.0% vs 20.8%) 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孔组在切口长度[ (5.36±0.22) cm vs(7.44±0.35) cm]、 术后第 1 天疼痛评分[6.47±0.54 vs 6.86±0.52] 、 第 3 天疼痛评分[3.59±0.29 vs 4.05±0.25]、 患者满意度评分[91.03±2.62 vs 88.35±2.97]等方面均优于三孔组 (均 P < 0.05), 单孔组的手术时间较三孔组[ (143.81±17.97) min vs (130.11±15.03) min]略有延长 (P < 0.05)。结论 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安全、 有效, 较传统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创伤更小, 疼痛更轻, 患者满意度更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药物临床观察
    不同降压药物联合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王磊, 魏新伟, 于芳
    2016, 44 (1):  105-109.  doi: 10.11958/58650
    摘要 ( 1091 )   PDF(386KB) ( 4490 )  
    摘要: 目的 比较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治疗作用。方法 80 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 2 组, 分别给予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 (氨氯地平组) 或缬沙坦联合氢氯噻嗪 (氢氯噻嗪组) 降压治疗, 监测 2 组 24 h 动态血压, 观察治疗前、 治疗第 6 周和第 12 周, 2 组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变化。同时观察 2 组 6 周末血压达标率。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 组治疗 6 周和 12 周的 24 h 平均收缩压 (SBP)、白昼 SBP、 夜间 SBP、 晨峰 SBP、 24 h 收缩压变异性 (SBPV) 均较治疗前降低 (P < 0.05)。24 h SBP、 白昼 SBP、 夜间 SBP、 24 h SBPV 及白昼 SBPV 分组因素与时间因素存在交互作用 (P < 0.05)。治疗第 6 周和第 12 周, 氨氯地平组 24 h SBP、 白昼 SBP、 夜间 SBP 及白昼 SBPV 较氢氯噻嗪组降低 (P < 0.05), 治疗第 12 周, 氨氯地平组 24 h SBPV 低于氢氯噻嗪组 (P < 0.01)。2 组血压达标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或氢氯噻嗪均能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 而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在降低血压和血压变异性方面作用更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流行病学调查
    11096例体检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分析
    李萌辉, 张弛, 梁晓峰, 李世霞, 刘俊田△
    2016, 44 (1):  110-113.  doi: 10.11958/59136
    摘要 ( 1084 )   PDF(416KB) ( 4002 )  
    目的 了解天津地区体检人群中幽门螺杆菌 (Hp) 感染的现状及其分布特征。方法 选取 2014 全年间在我院行 Hp 检测的 11 096 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 应用快速尿素酶法检测其 Hp 的感染情况; 以体检者的性别、 年龄、职业为依据进行分组分析。结果 11 096 例体检者 Hp 总感染率为 30.52% (3 386/11 096), 其中男性为 34.77% (1 784/5 131), 女性为 26.86% (1 602/5 965), 男性高于女性 (P < 0.05); 将体检者按照年龄分为 19~29 岁、 30~39 岁、 40~49 岁、 50~59 岁、 60~69 岁和 70~92 岁组, 其 Hp 感染率分别为 19.50% (379/1 944)、 25.82% (650/2 517)、 31.59% (908/2 874)、 37.48% (915/2 441)、 41.09% (353/859) 和 39.18% (181/462), 其中 50~59 岁、 60~69 岁和 70~92 岁组>40~49 岁组>30~39 岁组>19~29 岁组 (P < 0.003); 根据体检者职业不同进行分组研究, 在医务工作者、 工人、 教师、 工程师、 职员、 公务员、 其他等 7 个组中 Hp 感染率分别为 25.42% (586/2 305)、 29.35% (1 062/3 618)、 30.61% (360/1 176)、 32.49% (116/357)、 33.44% (205/613)、 34.52% (455/1 318) 和 35.23% (602/1 709), 医务工作者 Hp 感染阳性率 25.42 (586/2 305) 低于工人、 教师、 职员、 公务员和其他人员各组 (P<0.002)。结论 应加强中老年尤其是男性的 Hp 诊疗管理, 普及 Hp 感染预防相关医学知识, 从而更有效地预防 Hp 感染相关疾病的发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蛋白激酶C 抑制剂的研究新进展
    吴静1,杨睿2,刘树业1△
    2016, 44 (1):  114-117.  doi: 10.11958/20150079
    摘要 ( 888 )   PDF(343KB) ( 4159 )  
    摘要: 蛋白激酶 C (PKC) 是一组磷脂依赖性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与蛋白激酶 A (PKA) 和蛋白激酶 G (PKG) 共同构成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AGC 超家族。PKC 包括传统型 PKC、 新型 PKC、 非典型 PKC 和与 PKC 相关的一些激酶 (PRK) 成员。PKC 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的组织和细胞中, 对细胞的生长代谢、 增殖分化等起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研究表明, 多种细胞的变异和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与 PKC 的异常表达有关。因此, 设计和寻找高效的 PKC 抑制剂对于多种有效药物的合成和临床上包括肿瘤、 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的治疗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 关于 PKC 抑制剂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焦点。大量文献报道了多种有效的 PKC 抑制剂, 并对其作用位点、 作用机制以及临床试验数据等进行了分析。这些 PKC 抑制剂的发现对于 PKC 的结构分析和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 本文对这些高效的PKC 抑制剂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RLRs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研究进展
    刘路, 杜芳腾, 文艺, 张吉翔△
    2016, 44 (1):  117-120.  doi: 10.11958/58834
    摘要 ( 868 )   PDF(314KB) ( 4285 )  
    摘要: 目前, 多发性硬化症 (MS) 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尚未清楚。RIG-Ⅰ样受体(RLRs)是新发现的一类模式识别受体(PRRs), 位于细胞质内, 可识别病毒双链 RNA 的解旋酶, 并通过自身的半胱天冬酶活化募集结构域 (CARD) 与干扰素β启动刺激因子 (IPS) -1 发生相互作用, 形成 IPS-1 信号小体, 诱导干扰素Ⅰ型 (Ⅰ-IFN) 的表达, 从而启动免疫应答以及诱导抗病毒反应。研究发现, 缺乏 IPS-1 的小鼠疾病将继续恶化, 伴随高炎症反应, 从而加重轴突损伤和脱髓鞘病变。此外, 若启动免疫细胞上的 RLRs, 能缓解 MS 小鼠的炎症并预防髓鞘的断裂, 从而降低麻痹的发生率。本文就RLRs 治疗MS 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细胞介素7受体在淋巴细胞发育和多发性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蔡世娇, 李玉皓△
    2016, 44 (1):  121-123.  doi: 10.11958/58840
    摘要 ( 787 )   PDF(275KB) ( 4254 )  
    摘要: 白细胞介素 7 受体 (IL7R) 属于Ⅰ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成员的跨膜受体, 由特异性α链和γ链组成, 在淋巴前体细胞、 祖 B 细胞、 T 细胞、 胸腺细胞、 树突状细胞、 髓样细胞及单核细胞中均可表达。生理情况下, IL7R 是淋巴细胞发育中的关键调控分子。IL7R 在多发性硬化 (MS) 的发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其多态性与 MS 密切相关; IL7Rα 中和抗体可显著改善实验性变态反应脑脊髓炎小鼠模型的表型。上述研究提示 IL7R 可能是 MS 新的治疗靶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母亲肥胖对后代的影响
    段洋1,孙夫强1,刘戈力2△
    2016, 44 (1):  124-126.  doi: 10.11958/58828
    摘要 ( 1222 )   PDF(277KB) ( 3992 )  
    摘要: 近年来母亲肥胖发病率明显增加, 母亲肥胖可导致慢性炎症、 氧化应激、 细胞因子内稳态的改变, 增加妊娠不良结局的危险。怀孕前和怀孕过程中母亲肥胖的代谢状态能够改变胎盘 DNA 甲基化水平, 且会引起胎儿 “程序化” 改变, 影响妊娠结局, 增加后代发生肥胖相关的代谢综合征等慢性病风险。积极预防和干预母亲肥胖, 可降低不良妊娠结局, 提高后代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垂体后叶素致低钾血症和低纤维蛋白原血症三例报告
    贾玮1, 张冬睿1△, 陈丽娟2, 李月川1
    2016, 44 (1):  127-128.  doi: 10.11958/59001
    摘要 ( 1192 )   PDF(258KB) ( 443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