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第53卷, 第11期 刊出日期:2025-11-15 上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建议与共识
肠菌移植技术管理的天津专家共识(2025版)
天津市消化质量控制委员会
2025, 53 (11):  1121-1130.  doi: 10.11958/20252240
摘要 ( 21 )   HTML ( 1 )   PDF(1052KB) ( 11 )  

肠菌移植(FMT)是一种以肠道菌群为靶点进行疾病干预的新型医疗技术,为多种肠内外疑难病症提供了创新性治疗方案,突破了传统疗法在部分疾病中的疗效局限。目前,该技术在我国多个地区已形成成熟的应用体系,但天津地区的临床实践仍需规范管理。随着FMT研究的快速推进,洗涤菌群移植、供受体精准配型、疗效智能预测评估等创新策略不断涌现,推动其向标准化及精准化方向纵深发展。在此背景下,为促进FMT在本地区的应用发展,天津市消化质量控制委员会组织专家,基于2022及2023版专家共识,结合地区医疗实践特点,制定了本共识。本共识系统梳理了FMT技术各环节的管理要求,并从技术操作标准化建设与临床应用创新拓展两个维度提出15条针对性建议,旨在为天津地区FMT的诊疗推广提供科学规范的实践指引。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细胞与分子生物学
LncRNA NNT-AS1靶向miR-199a-5p对口腔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绳兰兰, 欧孝飞
2025, 53 (11):  1131-1137.  doi: 10.11958/20251271
摘要 ( 21 )   HTML ( 0 )   PDF(1477KB) ( 9 )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NNT-AS1调节微小RNA(miR)-199a-5p对口腔鳞癌(OS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将CAL-27细胞分为对照组、sh-NC组、sh-NNT-AS1组、sh-NNT-AS1+miR-In-NC组、sh-NNT-AS1+miR-199a-5p-In组。分别采用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法、克隆形成、划痕愈合、Transwell实验检测CAL-27细胞增殖、集落形成、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qRT-PCR实验检测人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人OSCC细胞系CAL-27及各组细胞中LncRNA NNT-AS1和miR-199a-5p的表达;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细胞中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LncRNA NNT-AS1与miR-199a-5p的靶向关系。结果 与HaCaT细胞相比,CAL-27细胞中LncRNA NNT-AS1水平升高,miR-199a-5p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sh-NC组相比,sh-NNT-AS1组EdU阳性率、集落形成率、划痕愈合率、细胞侵袭数、LncRNA NNT-AS1、N-cadherin、Vimentin和EGFR蛋白表达水平降低,miR-199a-5p和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sh-NNT-AS1组、sh-NNT-AS1+miR-In-NC组相比,sh-NNT-AS1+miR-199a-5p-In组EdU阳性率、集落形成率、划痕愈合率、细胞侵袭数、N-cadherin、Vimentin和EGFR蛋白表达水平升高,miR-199a-5p和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miR-NC组比较,miR-199a-5p mimic组转染NNT-AS1-WT细胞的相对萤光素酶活性降低(P<0.05)。结论 LncRNA NNT-AS1在OSCC中高表达,通过负向调控miR-199a-5p可促进OS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EMT进程。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验研究
骨碎补总黄酮改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脂代谢紊乱的作用机制
苏艺, 周金良, 丁强
2025, 53 (11):  1138-1144.  doi: 10.11958/20252085
摘要 ( 21 )   HTML ( 1 )   PDF(1226KB) ( 11 )  

目的 探讨基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通路探讨骨碎补总黄酮(TFRD)改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兔脂代谢紊乱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和造模组(50只)。采用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联合甲泼尼龙的方法建立兔SANFH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组再随机分为SANFH组、TFRD-低组(30 mg/kg)、TFRD-中组(60 mg/kg)、TFRD-高组(100 mg/kg)、TFRD-高+抑制剂组(100 mg/kg TFRD+30 mg/kg化合物C,AMPK抑制剂)5组,每组10只。干预结束后,采集兔耳缘静脉血,检测血清血脂指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甘油三酯(TG)];Micro-CT检测骨体积/总体积(BV/TV)、骨小梁数量(Tb.N);HE染色观察股骨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计算空骨陷窝率;TUNEL法检测骨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骨组织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骨组织PPARγ、p-AMPK/AMPK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SANFH组HDL-C、BV/TV、Tb.N、Bcl-2 mRNA、PPARγ、p-AMPK/AMPK表达水平降低,胆固醇、TG、凋亡率、空骨陷窝率、Bax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SANFH组相比,TFRD-低、中、高组的HDL-C、BV/TV、Tb.N、Bcl-2 mRNA、PPARγ、p-AMPK/AMPK表达水平依次升高,胆固醇、TG、凋亡率、空骨陷窝率、Bax mRNA表达水平依次降低(P<0.05);与TFRD-高组相比,TFRD-高+抑制剂组上述指标变化被逆转(P<0.05)。结论 TFRD可能通过激活PPARγ/AMPK通路改善SANFH兔脂代谢紊乱。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微生物群落组成
郑童童, 王敏, 单琦, 李名航, 柏亚真, 富奇志
2025, 53 (11):  1145-1151.  doi: 10.11958/20251448
摘要 ( 21 )   HTML ( 3 )   PDF(1105KB) ( 10 )  

目的 利用宏基因组新一代测序(mNGS)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中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SHAP)患者的下呼吸道微生物群落结构。方法 对84例SHAP患者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宏基因组新一代测序(mNGS)。根据年龄、吸烟、基础疾病、人工气道时长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别患者气道微生物的α多样性、β多样性、微生物组成和群落结构差异,筛选人工气道差异微生物,构建网络共现图观察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结果 α多样性分析显示,青年人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显著高于中年人,合并脑卒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和均匀度下降;人工气道治疗分组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均匀度随人工气道治疗时长的增加而降低,人工气道治疗>3 d的多样性最低。β多样性分析显示,人工气道治疗>3 d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未行人工气道治疗组、人工气道治疗≤3 d组存在显著差异。下呼吸道微生物组成分析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在所有组别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年组、非吸烟组、未行人工气道治疗组、无糖尿病组、人工气道治疗>3 d组和合并慢性肺部疾病组的菌群多样性较高,特别是铜绿假单胞菌、纹带棒杆菌、小韦荣球菌在这些组别中富集。差异分析显示人工气道治疗>3 d组和未行人工气道治疗组、人工气道治疗≤3 d组在铜绿假单胞菌和纹带棒杆菌存在显著差异。网络共现图显示部分微生物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或拮抗关系。结论 SHAP患者的下呼吸道微生物多样性在老年人、合并脑卒中和接受人工气道治疗的人群中明显下降,这类人群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指导精准抗感染治疗。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NHR与MLR联合预测肝硬化合并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内镜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临床价值
李岩, 焦海涛, 花海洋, 刘伟, 刘淑玲, 曹新菊, 郝欣, 王爱民
2025, 53 (11):  1152-1157.  doi: 10.11958/20251656
摘要 ( 17 )   HTML ( 0 )   PDF(904KB) ( 8 )  

目的 评估中性粒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NHR)联合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对肝硬化合并急性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AEVB)患者经内镜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 纳入肝硬化合并AEVB患者228例,根据是否发生早期再出血分为再出血组(96例)和未再出血组(132例),收集2组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并计算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肝纤维化指数-4(FIB-4)、MLR及NHR。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合并AEVB患者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基于NHR和MLR构建预测早期再出血风险的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Hosmer-Lemeshow检验、净重新分类指数(NRI)和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DI)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及拟合度。结果 与未再出血组相比,再出血组的收缩压、血小板计数(PLT)、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总胆汁酸(TBA)、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FIB-4、NHR、MLR、MELD评分和CTP评分均升高(P<0.05)。NHR与AST、TBIL、INR呈正相关(P<0.05);MLR与PLT呈负相关,与AST、TBIL、FIB-4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T延长、NHR及MLR升高是肝硬化并发AEVB患者出现早期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NHR与MLR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早期再出血的曲线下面积为0.810(95%CI:0.754~0.866);Hosmer-Lemeshow检验提示模型拟合良好。IDI及NRI分析显示,NHR联合MLR对早期再出血的预测价值优于MELD评分及CTP评分。结论 NHR和MLR是预测肝硬化合并AEVB患者经内镜治疗后早期再出血的有效指标,有助于早期识别高风险患者,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AI联合BRAF V600E基因检测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与侵袭性的诊断效能
吴梦琳, 马芳, 杨亚菲
2025, 53 (11):  1158-1164.  doi: 10.11958/20252455
摘要 ( 14 )   HTML ( 1 )   PDF(911KB) ( 4 )  

目的 探讨超声人工智能(AI)与苏氨酸特异性激酶(BRAF)V600E基因的联合检测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与侵袭性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甲状腺恶性结节(恶性组)、甲状腺良性结节(良性组)患者各150例,根据恶性组的病理诊断是否涉及包膜、血管、神经侵犯或淋巴结转移分为侵袭组(66例)和未侵袭组(84例)。收集各组一般临床特征、超声AI指标及BRAF V600E基因检测结果。统计超声AI、BRAF V600E基因检测与甲状腺结节术后病理诊断的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Delong检验评估超声AI、BRAF V600E基因单项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 恶性组结节最大直径>1 cm、实性结构、极低回声/低回声、微钙化、边界模糊、形态不规则、纵横比>1、内部/混合血流分布、Ⅲ—Ⅴ级血流丰富度的比例均大于良性组。侵袭组结节最大直径>1 cm、实性结构、极低回声/低回声、微钙化、边界模糊、形态不规则、内部/混合血流分布、Ⅲ—Ⅴ级血流丰富度的比例均大于未侵袭组(P<0.05)。超声AI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度为90.00%,特异度为80.67%;超声AI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合并侵袭性的敏感度为84.85%,特异度为83.33%。BRAF V600E基因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度为72.67%,特异度为90.00%;BRAF V600E基因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合并侵袭性的敏感度为74.24%,特异度为88.10%。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超声AI、BRAF V600E基因单项及联合检测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AUC(95%CI)分别为0.853(0.807~0.900)、0.813(0.762~0.864)、0.941(0.917~0.966),且联合检测的AUC大于超声AI、BRAF V600E基因单项检测(P<0.05);超声AI、BRAF V600E基因单项及联合检测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合并侵袭性的AUC(95%CI)分别为0.841(0.773~0.909)、0.812(0.737~0.886)、0.924(0.880~0.967),且联合检测的AUC大于超声AI、BRAF V600E基因单项检测(P<0.05)。结论 超声AI与BRAF V600E基因的联合检测显著优化了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与侵袭性的诊断效能。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脂代谢指标、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与冠心病合并冠状动脉钙化的关联分析
李雪奇, 李世光, 许恩文, 张瑞雷, 陈鹏莉, 张庆斌
2025, 53 (11):  1165-1169.  doi: 10.11958/20252178
摘要 ( 18 )   HTML ( 0 )   PDF(1029KB) ( 8 )  

目的 分析脂代谢指标、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与冠心病(CHD)合并冠状动脉钙化(CAC)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300例CH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是否存在CAC将其分为CAC组193例、非CAC组107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以及γ-GGT水平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AC的影响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 比较CAC组和非CAC组基本资料,CAC组年龄更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占比更高,LDL-C、TC、Apo-B、γ-GGT水平更高,Apo-A1水平更低(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合并糖尿病以及LDL-C、TC、Apo-B、γ-GGT升高是CHD合并CAC的危险因素,Apo-A1升高是CHD合并CAC的保护因素(P<0.05)。构建的列线图模型AUC为0.880(95%CI:0.840~0.919),具有较好的区分能力。结论 CHD合并CAC与患者脂代谢及γ-GGT水平有关,基于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用于临床预警CAC风险。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集束化管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围出院期中的应用效果
徐淑光, 管淑红, 张云凤
2025, 53 (11):  1170-1175.  doi: 10.11958/20252239
摘要 ( 16 )   HTML ( 1 )   PDF(965KB) ( 6 )  

目的 探讨集束化管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围出院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90例AECOPD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积极对症治疗,对照组围出院期开展常规管理,观察组开展基于互联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管理平台的集束化管理策略,均干预12周。对比2组呼吸困难程度[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运动耐力[6 min步行试验(6 MWT)],管理效果(中重度急性加重需急诊或住院诊疗的次数、多学科门诊随访次数、是否规律居家康复以及干预前后吸烟情况)以及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水平]。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mMRC评分降低,且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FEV1%pred水平上升、6 MWT距离延长,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仍吸烟比例、中重度急性加重需急诊或住院诊疗次数少于对照组,规律居家康复比例、多学科门诊随访次数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b、Alb水平较干预前增加,且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Hb水平较干预前降低(P<0.05)。结论 AECOPD患者围出院期实施集束化管理可有效减轻呼吸困难、提升运动耐力、降低急性加重风险,同时促进健康行为养成。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清MIF、25(OH)D与前庭性偏头痛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金霄, 王艳红, 杨连琦, 张东, 李勇, 任志华, 王彩虹
2025, 53 (11):  1175-1179.  doi: 10.11958/20251691
摘要 ( 16 )   HTML ( 0 )   PDF(834KB) ( 7 )  

目的 探究血清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25羟维生素D[25(OH)D]与前庭性偏头痛(VM)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例VM患者为VM组,依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标准(MoCA)将患者分为认知正常组(128例)及认知障碍组(72例),另选2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MIF、25(OH)D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M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F、 25(OH)D水平诊断VM患者认知障碍的价值。结果 VM组患者血清MIF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认知障碍组患者血清MIF水平高于认知正常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认知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MIF水平升高、25(OH)D水平降低是VM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F、25(OH)D水平联合诊断VM患者认知障碍的曲线下面积[AUC(95%CI)]为0.900(0.850~0.938),高于MIF[0.797(0.735~0.851)]和25(OH)D[0.817(0.756~0.868)]单独诊断(P<0.05)。结论 发生认知障碍的VM患者血清MIF水平升高,25(OH)D水平降低,二者联合诊断VM患者认知障碍的价值较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继发凝血功能障碍影响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
张易, 俞荷花, 徐天鹏
2025, 53 (11):  1180-1185.  doi: 10.11958/20252150
摘要 ( 18 )   HTML ( 2 )   PDF(927KB) ( 8 )  

目的 探讨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继发凝血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纳入2021年7月—2024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SAP患者298例,将继发凝血功能障碍者归入观察组,其余未继发凝血功能障碍者归入对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SAP患者继发凝血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多因素联合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决策曲线评估多因素联合预测模型对SAP患者继发凝血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结果 SAP患者继发凝血功能障碍发生率为32.21%,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长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D-二聚体、C反应蛋白、白蛋白是SAP患者继发凝血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根据多因素筛选的变量建立回归方程模型,logit(P)=-24.747+0.363×APACHEⅡ评分+0.952×SOFA评分-0.449×白蛋白+1.768×D-二聚体+1.004×C反应蛋白,拟合度良好。回归模型预测SAP患者继发凝血功能障碍的曲线下面积为0.937;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ogistic回归模型在阈值概率为0.06~0.97时可获得最大临床效益。结论 综合评估影响因素可全面评估病情,早期识别凝血障碍高风险患者。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浆ET-1、NO水平联合评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母婴结局的价值
王吕, 卢红
2025, 53 (11):  1185-1190.  doi: 10.11958/20252166
摘要 ( 16 )   HTML ( 0 )   PDF(917KB) ( 10 )  

目的 探讨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联合评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患者母婴结局的价值。方法 纳入HDP患者228例,均检测血浆ET-1、NO水平,统计产妇和新生儿不良结局。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ET-1、NO水平对产妇及新生儿结局的评估价值。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DP患者产妇及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并对可视化影响因素的重要性排序。结果 HDP患者中产妇不良结局发生率为22.4%,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为30.3%。产妇、新生儿不良结局的HDP患者血浆ET-1水平高于正常结局者,NO水平低于正常结局者(P<0.05)。血浆ET-1、NO水平联合预测产妇不良结局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19(95%CI:0.763~0.867),预测新生儿不良结局的AUC为0.855(95%CI:0.803~0.898)。年龄增加、子痫前期、蛋白尿严重、ET-1升高为HDP患者产妇、新生儿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NO升高是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产妇不良结局各因素的随机森林模型重要性排序前5的因素依次为ET-1、NO、年龄、蛋白尿程度、疾病类型。新生儿不良结局各因素的随机森林模型重要性排序前5的因素依次为NO、ET-1、年龄、疾病类型、蛋白尿程度。结论 ET-1与NO联合应用对HDP患者产妇和新生儿不良结局均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节镜下复位联合经皮螺钉技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宋康, 董昱, 戴永文, 赵德源, 宋铁楠, 宋波, 徐刚
2025, 53 (11):  1191-1196.  doi: 10.11958/20252115
摘要 ( 14 )   HTML ( 1 )   PDF(1309KB) ( 8 )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复位联合经皮螺钉技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48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关节镜下复位联合经皮螺钉固定组(关节镜组)23例和跗骨窦入路切开复位联合螺钉内固定组(跗骨窦入路组)25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及内固定物二次取出情况;比较2组术后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跟骨结节关节(B?hler)角、跟骨交叉(Gissanes)角变化情况以及末次随访时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结果 与跗骨窦入路组比较,关节镜组切口长度减小、手术时间延长,并发症发生率降低(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关节镜组及跗骨窦入路组B?hler角、Gissanes角、AOFAS评分、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组方案均能使患者获得良好的术后疗效,但在关节镜辅助下,手术切口天然具有微创优势,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跗骨窦入路低。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BOLD联合mDixon Quant定量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脏氧代谢和铁沉积的效果
任宇, 李慧宇, 马亚杰, 张钰玲, 季倩
2025, 53 (11):  1197-1203.  doi: 10.11958/20251550
摘要 ( 17 )   HTML ( 0 )   PDF(1032KB) ( 10 )  

目的 探讨血氧水平依赖(BOLD)联合mDixon Quant定量评估2型糖尿病(T2DM)患者早期肾脏氧代谢和铁沉积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2年9月—2023年12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58例T2DM患者资料,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分成正常白蛋白尿(NAU,ACR<30 mg/g)组35例和微量白蛋白尿(MAU,30 mg/g≤ACR<300 mg/g)组23例。同期纳入33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行腹部BOLD及mDixon Quant序列扫描,测量肾皮质、髓质表观弛豫率(R2*)。比较各组间一般资料及影像学参数值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参数对早期肾功能改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对照组、NAU组和MAU组体质量、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A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组内肾皮质R2*值均低于肾髓质R2*值(P<0.01)。3组间除BOLD肾皮质R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区分对照组与NAU组、NAU组与MAU组、对照组与T2DM早期(NAU+MAU)时,两序列联合的曲线下面积(AUC)均高于任何单一序列,其AUC值分别为0.892(95%CI:0.809~0.975)、0.785(95%CI:0.666~0.904)和0.841(95%CI:0.756~0.926)。结论 BOLD联合mDixon Quant能够无创、定量评估T2DM患者早期肾脏氧代谢及铁含量变化情况,两序列联合的诊断效能更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腺癌根治术后2种照射模式的剂量学比较研究
黄小庆, 刘媛媛, 晏亮, 易淑平
2025, 53 (11):  1204-1207.  doi: 10.11958/20252154
摘要 ( 18 )   HTML ( 2 )   PDF(780KB) ( 9 )  

目的 比较容积调强弧形放疗(VMAT)与固定野调强放疗(IMRT)在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及锁骨上下区照射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纳入10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拟行放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VMAT组和IMRT组,每组50例,比较2组的靶区剂量参数、危及器官受照剂量、机器跳数(MU)及治疗时间。结果 VMAT组与IMRT组的V95、V1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MAT组的D2%低于IMRT组,D98%、D50%高于IMRT组(P<0.05);VMAT组的靶区均匀性、靶区适形度优于IMRT组(P<0.05);VMAT组与IMRT组的心脏平均剂量(Dmean)、同侧肺V5、V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MAT组的心脏V20、V30,对侧肺Dmean,脊髓最大剂量(Dmax),对侧乳腺Dmean,同侧肺Dmean、V20、V30,平均MU低于IMRT组;治疗时间短于IMRT组(P<0.05)。结论 在乳腺癌根治术后胸壁及锁骨上下区的照射治疗中,VMAT技术相较于IMRT在靶区均匀性、靶区适形度、危及器官受照剂量方面表现出更优的剂量学特性,治疗效率高。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术源性散光的发生风险及预测模型建立
刘妍, 孙红, 孙敬文
2025, 53 (11):  1208-1213.  doi: 10.11958/20251200
摘要 ( 16 )   HTML ( 0 )   PDF(969KB) ( 7 )  

目的 构建并验证老年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术源性散光(SIA)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的30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SIA,将患者分为SIA组(158例)和非SIA组(151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发生SIA的因素,构建SIA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进行模型验证。结果 SIA组患者年龄、晶状体核硬度Ⅲ—Ⅳ级比例、切口大小≥3.00 mm比例、切口形状为梯形透明角膜切口比例、角膜切口长度≥1.75 mm比例及角膜水平直径均高于非SIA组(P<0.05);2组患者性别、体质量指数、糖尿病病程、有无高血压史、有无心血管疾病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级、眼轴长度、前房深度、中央角膜厚度、全角膜屈光力、散光轴位、超声乳化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切口大小、切口形状、角膜切口长度及角膜水平直径是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发生SIA的影响因素(P<0.05);基于上述4个影响因素构建预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发生SIA的列线图模型。ROC曲线分析显示,预测SIA的曲线下面积为0.810(95%CI:0.761~0.860);Hosmer-Lemeshow检验及校准曲线分析显示,该列线图模型拟合情况较好(χ2=11.142,P=0.194);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当高风险阈值概率0.35~0.8时,模型的临床净获益率>0。结论 基于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发生SIA的因素构建的SIA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校准度及临床实用性。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补肾强脊汤联合阿达木单抗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张勇, 张中会, 杨青, 陈天龙
2025, 53 (11):  1214-1218.  doi: 10.11958/20241020
摘要 ( 16 )   HTML ( 1 )   PDF(795KB) ( 8 )  

目的 探讨补肾强脊汤联合阿达木单抗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114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并随机分为阿达木组和联合组,各57例。阿达木组给予阿达木单抗治疗,皮下注射,40 mg/次,隔周给药1次;联合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补肾强脊汤治疗,1剂/d,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评价2组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脊柱功能、临床指标、血清学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阿达木组(92.98% vs. 75.44%,P<0.05)。治疗后,联合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巴氏疾病活动度(BASDAI)评分、巴氏功能指数水平(BASFI)评分低于治疗前,且低于阿达木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指地距、枕墙距均减小,且小于阿达木组(P<0.05);胸廓活动度增大,且大于阿达木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骨硬化蛋白、25-羟维生素D水平升高,且高于阿达木组(P<0.05)。联合组皮肤红疹、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阿达木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53% vs. 14.04%,P>0.05)。结论 补肾强脊汤联合阿达木单抗可发挥协同增效作用,明显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疼痛、晨僵等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骨硬化蛋白表达,提升25-羟维生素D水平有关。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主动脉右心房压迹致频发房性早搏一例
张恩圆, 何乐, 张赫男, 卢凤民
2025, 53 (11):  1219-1222.  doi: 10.11958/20251486
摘要 ( 22 )   HTML ( 1 )   PDF(1428KB) ( 9 )  

1例78岁男性患者因主动脉无冠窦显著扩张压迫右心房,形成局部低电压区,引发频发多形性房性早搏(24 h负荷40.9%)。通过双房联合激动标测锁定靶点(右心耳-三尖瓣环连接处),经射频消融后房性早搏消失,随访半年无复发。目前心房受压相关房性心律失常的病因较多,但明确累及右心房并导致孤立性频发房性早搏十分罕见。治疗需个体化选择介入或外科手术,并重视多模态影像(超声、CT血管造影、三维电解剖系统)对解剖-电学关联的解析。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miR-101-3p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庞志华, 刘丽美, 姚朱华
2025, 53 (11):  1223-1228.  doi: 10.11958/20252447
摘要 ( 16 )   HTML ( 1 )   PDF(794KB) ( 5 )  

miR-101-3p是进化保守的非编码RNA,近年来在多种心血管疾病(CVD)中显示异常表达和关键调控功能。其可通过调节凋亡、自噬与代谢等通路,广泛参与心肌梗死后心肌重构过程、心力衰竭中纤维化进展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机制,并在系统性疾病相关心肌损伤中具备免疫调节潜力。该文综述了miR-101-3p在CVD中的研究进展,系统探讨其在不同疾病模型中的表达模式与调控机制,阐述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效应,并展望其作为潜在诊断标志物与治疗靶点的临床应用前景。miR-101-3p有望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筛查和精准治疗提供新的生物学依据与干预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颅电刺激在精神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
孟琳, 伍诗琪, 吴真, 董月青
2025, 53 (11):  1228-1232.  doi: 10.11958/20252538
摘要 ( 13 )   HTML ( 0 )   PDF(785KB) ( 9 )  

经颅电刺激是通过放置在头颅表面的电极片组合将特定模式的低强度电流作用于大脑皮质,用以调控大脑的神经活动及其相应行为,近年来其在临床上越来越多用于精神疾病的治疗。该文综述了经颅电刺激技术在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和睡眠障碍等方面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研究最新进展,以期为其在精神医学领域的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