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细胞与分子生物学
    人脐带血造血干细胞体外分化为 NK 细胞的效率及功能检测
    罗琦, 尹洁, 李杨, 黄珊, 王玺, 何景华
    2015, 43 (3):  225-228.  doi: 10.11958/j.issn.0253-9896.2015.03.001
    摘要 ( 921 )   PDF(1061KB) ( 3867 )  
    目的 检测人脐带血造血干细胞 (HSCs) 体外分化为自然杀伤 (NK) 细胞的效率及功能。方法 从人脐带血中分离 CD34+ HSCs, 接种于含 20 μg/L FMS 样酪氨酸激酶 3 配体(Flt3L)、 干细胞生长因子(SCF)、 白细胞介素IL-7IL-15 IL-21 SCGM 培养基中, 定向诱导 CD34+ HSCs 分化为 NK 细胞。观察细胞生长状态, 在分化的71421 28 天,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阶段 CD56NKG2DNKp46CD3CD19 CD34 等细胞免疫表型的表达变化; 分化的第 2128 天, 以分化得到细胞为效应细胞, K562 细胞作为靶细胞, 设置 814121 11 4 组效靶细胞比, 分别采用乳酸脱氢酶(LDH)细胞毒性检测法和 7AAD/CFSE 标记法, 检测分化得到的细胞杀伤功能。脐带血来源的 CD34+ HSCs 在体外适宜的条件下可大量增殖; 整个分化进程的不同阶段中, CD3 CD19 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CD56NKG2D NKp46 的表达量逐渐增加, 最高达(72.57±1.60%、(32.83±1.29%和(29.53±
    2.40%CD34 的表达量逐渐降低, 最低为(12.13±2.01%LDH 毒性检测法和 7AAD/CFSE 标记法测得最大杀伤效率可达(49.91±2.76%和(40.87±1.12%814121 11 NK 细胞杀伤能力均依次降低(P < 0.05), 诱导分化28 d NK 细胞杀伤能力与 21 d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人脐带血 HSCs 在体外适宜的培养条件下, 可定向分化为NK 细胞, 诱导分化得到的 NK 细胞具有杀伤功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DAM 33 基因 S1S2 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 COPD 易感性的关系
    郝娥娥, 关键, 许西琳, 高岩, 张中宏, 王莎莎, 王珊
    2015, 43 (3):  229-232.  doi: 10.11958/j.issn.0253-9896.2015.03.002
    摘要 ( 833 )   PDF(334KB) ( 3818 )  
    目的 探讨 ADAM 33 基因 S1S2 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中国新疆维吾尔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患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 217 COPD 患者 (病例组) 和 218 例健康对照者 (对照组) 外周血标本, 提取标本 DNA, 采用美国生物应用系统公司(ABI)SNaPshot SNP 分型技术检测 ADAM 33 基因 S1S2 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 S1 位点 CCCTTT 3 种基因型分布和 CT 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2 位点 CCCGGG 3 种基因型分布和 CG 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 S1S2 位点基因型与肺功能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显示: S1S2 位点 3 种基因型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预计值(%)比较、 FEV1/力肺活量 (FVC)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体型分析结果显示 3 种单体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DAM 33 基因 S1S2 位点 SNPs 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COPD 患者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三维复合仿生网络的构建及其组织相容性评价
    崔曼, 张欣, 马丽桃, 熊艳杰, 车鹏程, 姚芳莲, 孙红
    2015, 43 (3):  233-236.  doi: 10.11958/j.issn.0253-9896.2015.03.003
    摘要 ( 653 )   PDF(1368KB) ( 3761 )  
    目的 构建并评价新型三维复合仿生网络的组织相容性。方法 采用仿生学方法, 将壳聚糖、 羟基磷灰石、 明胶、 果胶按一定比例制成新型三维复合仿生网络, 将小鼠胚胎成骨细胞 MC3T3-E1 与材料进行复合培养, 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 石蜡切片常规染色、 扫描电镜、 F-DA 荧光染色法评价细胞相容性; 将制备好的生物支架材料植入SD 大鼠的背部皮下, 术后 24812 周评价组织相容性、 血管化能力及体内降解情况。结果 新型三维复合仿生网络呈三维多孔状, 细胞在材料上贴附生长良好, 呈多角形或梭形, 形态饱满; 皮下包埋实验发现: 早期有轻微的炎症反应, 随时间延长而消退, 后期有血管化发生, 材料降解吸收比较缓慢。结论 新型三维复合仿生网络组织相容性好, 易于血管化, 是一种很好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野黄芩苷对人舌鳞癌 Tca8113 细胞凋亡及 caspase-8表达的影响
    张颖, 李俊玫, 秦博文, 葛志华
    2015, 43 (3):  237-240.  doi: 10.11958/j.issn.0253-9896.2015.03.004
    摘要 ( 766 )   PDF(620KB) ( 3908 )  
    目的 探讨野黄芩苷诱导人舌鳞癌 Tca8113 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人舌鳞癌Tca8113 细胞分成对照组和不同浓度野黄芩苷组(浓度分别为 80120160 mg/L), 每组设 3 个复孔。采用 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 Western blot 法检测 caspase-8 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80120160 mg/L 野黄芩苷组 Tca8113 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 [ 17.63±0.25%、(36.23±0.36%、(51.84±0.58% vs4.45±0.27%P < 0.05]。(2)与对照组相比, 80120160 mg/L 野黄芩苷组 caspase-8 蛋白的表达增加(0.283±0.040 vs 0.474±0.0310.592±0.0770.781±0.020P < 0.05)。结论 野黄芩苷能明显诱导舌鳞癌细胞 Tca8113 的凋亡, 可能与上调 caspase-8 蛋白表达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锌指蛋白185 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影响的研究
    陆斌, 郑全辉
    2015, 43 (3):  241-244.  doi: 10.11958/j.issn.0253-9896.2015.03.005
    摘要 ( 724 )   PDF(532KB) ( 3846 )  
    目的 探讨锌指蛋白 ZNF185 在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 标本取自 2011 1 月—2013 12 月于唐山市工人医院就诊, 经病理确诊为胶质瘤患者的肿瘤组织, 以瘤旁组织作对照。提取不同组织总蛋白,Western-blot 检测 ZNF185 的表达。提取瘤旁组织总 RNA, 反转录扩增 ZNF185 编码序列并克隆至 pEGFPC2 质粒,构建 ZNF185 表达载体。采用 Lipofactamine2000 ZNF185 表达载体转染人胶质瘤细胞系 SF767, 以转染 pEGFPC2空载体细胞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 MTT 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结果 与瘤旁组织相比,ZNF185 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表达显著降低(P < 0.01); 转染 ZNF185 表达载体的胶质瘤细胞与对照细胞比ZNF185 的表达显著增加(P < 0.01); 过表达 ZNF185 导致 SF767 细胞 G0~G1 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 < 0.05), 而 S期细胞比例减少(P < 0.05)。同时, 过表达 ZNF185 也导致 SF767 细胞的增殖速度显著降低(P < 0.05)。结论 ZNF185 在人脑胶质瘤细胞中发挥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验研究
    人参皂苷 Rg1 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 PARP-1 TNFR1表达的影响
    于洋 1, 刘学政 1△, 包翠芬 2, 李晓明 3, 刘霞 3
    2015, 43 (3):  245-248.  doi: 10.11958/j.issn.0253-9896.2015.03.006
    摘要 ( 828 )   PDF(1893KB) ( 3944 )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 Rg1 对局灶性脑缺血大脑皮质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 (PARP-1 和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1 表达的影响。方法 90 只健康 SD 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 单纯缺血组, 人参皂苷 Rg1 低、 中、 高组, 阳性对照组。于术前 5 d 至取材当日, 假手术组与单纯缺血组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45 mg/kg, 人参皂苷 Rg1 别给 102040 mg/kg, 阳性对照组尼莫地平 1 mg/kg。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 TTC 染色验证模型是否成功;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脑皮质缺血后 PARP-1TNFR1的表达。结果 单纯缺血组较假手术组可见明显神经功能缺陷症状及大面积苍白色梗死区域; 人参皂苷 Rg1 各组和阳性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体积百分比高于假手术组, 低于单纯缺血组(P0.05); 人参皂苷 Rg1 各组与阳性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人参皂苷 Rg1 低组每高倍视野 PARP-1TNFR1 阳性细胞数高于假手术组和阳性对照组; 中、 高组高于假手术组, 低于单纯缺血组 (P0.05)。单纯缺血组皮质 PARP-1TNFR1 较假手术组阳性表达条带显著增强; 人参皂苷 Rg1 低组 PARP-1TNFR1 阳性表达高于假手术组; 中组高于假手术组, 低于单纯缺血组;高组低于单纯缺血组 (P0.05)。结论 人参皂苷 Rg1 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下调大脑组织 PARP-1TNFR1 的表达, 对抗脑细胞坏死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ix1 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王彤 1, 朴龙镇 1, 崔雪莲 2, 杨洋 2, 南云泽 1△
    2015, 43 (3):  249-251.  doi: 10.11958/j.issn.0253-9896.2015.03.007
    摘要 ( 799 )   PDF(614KB) ( 4802 )  
    目的 探讨 Six1 基因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 SP 法检测 123 宫颈癌组织, 49 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及 32 例正常宫颈组织中 Six1 蛋白的表达。体外培养人宫颈癌 HeLa细胞, 免疫荧光染色观察 Six1 蛋白在细胞中的定位结果 宫颈癌组织 Six1 蛋白阳性表达率(72.3%)高于 CIN28.6%) 及正常宫颈组织 (15.6%), χ2分别为 13.11810.058 (均 P < 0.01)。不同肿瘤大小, 淋巴结及血道转移情况的宫颈癌组织中 Six1 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 0.01)。Six1 蛋白在 HeLa 细胞中主要定位于细胞浆和核仁。结论 Six1 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可能成为宫颈癌的侵袭与转移的分子标志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谷氨酰胺预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 eNOS-NO 通路的影响#br#
    牛琼, 王爱丽, 王伟, 胡营滨, 刘成霞
    2015, 43 (3):  252-255.  doi: 10.11958/j.issn.0253-9896.2015.03.008
    摘要 ( 802 )   PDF(469KB) ( 4000 )  
    目的 探讨谷氨酰胺 (Gln) 预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IR) 后的保护作用及其对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一氧化氮 (NO) 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30 只健康雄性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 (Sham) 组、 IR 组、Gln 组, 每组 10 只, Gln 组给予谷氨酰胺 1 g/ kg·d), 连续灌胃 7 dSham 组和 IR 组以同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 7 dSham 组仅分离肠系膜上动脉(SMA)而根部不夹闭。IR 组和 Gln 组均用无损伤血管夹夹闭 SMA 根部, 30 min 后放松血管夹形成再灌注损伤模型。各组大鼠均于制模后 24 h 采集腹主动脉血和回肠标本。应用 HE 染色法观察肠黏膜组织形态学改变, ELISA 试剂盒双抗体夹心法测定 D-乳酸、 内毒素含量, 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 NO 的含量, 比色法检测血清 eNOS、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 的含量, 荧光定量 PCR RT-PCR) 检测大鼠肠组织 eNOSiNOS mRNA表达水平。结果 再灌注后, 与 Sham 组相比, IR 组肠黏膜绒毛上皮脱落, 固有层崩解, 部分绒毛顶端出血, 腺体明显受损; Gln 组表现为肠黏膜绒毛上皮下间隙扩大, 但不明显, 绒毛轻度水肿, 腺体大致正常, 固有层轻度水肿。IR 组血D-乳酸、 内毒素、 iNOS 水平及肠组织 iNOS mRNA 表达水平均高于 Sham 组和 Gln 组(P < 0.05)。IR 组血清 NOeNOS 含量及组织中 eNOS mRNA 表达量均低于 Sham 组和 Gln 组(P < 0.05)。结论 谷氨酰胺预处理可以减轻肠缺血再灌注后的组织形态学改变及损伤, 其机制可能与抑制 iNOS 表达, 增加 eNOS 表达, 从而增加 NO 活性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伐地那非对模拟高原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的作用
    周晓玲, 潘磊, 马婷婷, 郭蕊, 王勇
    2015, 43 (3):  256-258.  doi: 10.11958/j.issn.0253-9896.2015.03.009
    摘要 ( 907 )   PDF(918KB) ( 3951 )  
    目的 探讨伐地那非防治高原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的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 30 只大鼠随机分为常压常氧对照组(C )、 低压低氧组(P )和低压低氧+伐地那非组(V ), 每组 10 只。采用低压低氧舱模拟海拔5 000 m 的高原环境(大气压 50 kPa, 氧浓度 10%)P 组和 V 组大鼠每日入舱 8 hV 组大鼠每日入舱前给伐地那非 1mg/kg 灌胃 1 次, C 组和 P 组每日给予等剂量蒸馏水灌胃 1 次, 共 4 周。4 周后比较各组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 右心肥厚指数、 肺血管显微形态学以及血清 NO、 内皮素-1(ET-1)水平。结果 P 组的肺动脉压、 右心肥厚指数、 肺小动脉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的百分比(WT%)和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显著高于 C 组和 V (P < 0.05), 血NO 低于 C 组和 V (P < 0.05)ET-1 高于 C 组和 V (P < 0.05)结论 伐地那非能降低高原肺动脉高压的肺动脉压力, 减轻肺血管及右心重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肌肽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 bcl-2bax 表达的影响
    朱洁, 马茜, 王辛, 刘翠梅, 王爱红
    2015, 43 (3):  259-262.  doi: 10.11958/j.issn.0253-9896.2015.03.010
    摘要 ( 747 )   PDF(1277KB) ( 3845 )  
    目的 研究肌肽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皮质区 B 淋巴细胞瘤/白血病-2bcl-2)、 bcl-2 相关蛋白 Xbax) 表达的影响。方法 30 SPF 级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模型组和肌肽组, 每组 10 只。模型组和肌肽组以线栓法制作大鼠永久性脑缺血模型, 肌肽组于造模后予肌肽水溶液灌胃[1 000 mg/(kg·d)], 其余 2 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分别于造模后清醒时、 24 h72 h 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观察神经功能, 于 72 h 采用 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 HE 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 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bcl-2 bax 表达。 肌肽组神经功能评分 72 h 较模型组降低(P0.05); 脑组织缺血损伤病理学改变轻于模型组; 脑梗死体积 72 h较模型组减小 (P0.01); 脑缺血后 72 h 与假手术组相比, 模型组 bcl-2 表达下降、 bax 表达上升、 bcl-2/bax 比值下降(均 P0.05); 经肌肽处理后 bcl-2 表达上升、 bax 表达下降, bcl-2/bax 比值上升 (P0.01 P0.05)。结论 肌肽处理能提高 bcl-2 表达、 降低 bax 表达及提高 bcl-2/bax 比值, 这可能是肌肽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急性切口痛大鼠血浆及上消化道胃动素表达的变化
    赵军 1, 徐磊 2△, 张瑜 3, 冯全胜 2
    2015, 43 (3):  263-266.  doi: 10.11958/j.issn.0253-9896.2015.03.011
    摘要 ( 649 )   PDF(306KB) ( 3889 )  
    目的 观察急性切口痛大鼠血浆、 胃体及十二指肠胃动素 (MTL) 水平的变化。方法 SPF 级健康雄性 SD大鼠 156 只, 68 周龄, 体质量 180220 g,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 2 组(n=78): 对照组(C 组)和切口痛组(P组)。P 组行右足跖肌切口。2 组先随机各取 6 只大鼠, 于术前 24 hT0)、 术后 1 h(T1)、 6 hT2)、 24 hT3)、 48 hT4)、72 h T5) 测定机械缩足阈值 (PWMT) 与热缩足反射潜伏期 (PWTL)。并于上述每个时点, 2 组分别取 12 只大鼠, 断头处死, 提取血浆、 胃体及十二指肠组织, 采用 ELISA 法测定 MTL 水平。结果 C 组比较, P T1~T4PWMT 低, PWTL 缩短, 血浆、 胃体 MTL 水平降低, 而十二指肠 MTL 水平升高 (P0.05), T0T5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组血MTL 水平与 PWMTPWTL 呈正相关 (r 分别为 0.9520.879P0.01), P 组胃体 MTL 水平与 PWMTPWTL 呈正相关性 (r 分别为 0.9700.931P0.01); 十二指肠 MTL 水平与 PWMTPWTL 呈负相关性 (r 分别为-0.991-0.975P0.01)。结论 急性切口痛可使大鼠血浆、 胃体 MTL 水平降低, 而使十二指肠 MTL 水平升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miR-451 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陈涛, 谢黎明, 唐海林
    2015, 43 (3):  267-269.  doi: 10.11958/j.issn.0253-9896.2015.03.012
    摘要 ( 891 )   PDF(1024KB) ( 4209 )  
    目的 研究 miR-451 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胃癌组织标本 92 例, 癌旁正常组织 47 例, 制成组织芯片。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 miR-451 的表达情况, 分析 miR-451 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miR-451 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比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明显降低 (38.04% vs 76.60%, χ2=18.503, P<0.001)。Ⅲ~Ⅳ期胃癌患者 miR-451 的高表达率低于Ⅰ~Ⅱ期胃癌患者(27.3% vs 54.1%, P=0.009), 有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中 miR-451 的高表达率亦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27.1% vs 57.6%, P=0.004), 而不同年龄、 性别、 组织分化程度、 T 分期患者间 miR-451 高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miR-451 高表达者总生存率明显高于低表达者(69.2% vs 39.1%, P=0.003)。结论 miR-451 与胃癌的恶性转变、 浸润转移以及预后明显相关, 可能是胃癌新的潜在诊断和预后分子标志物及治疗靶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OX-2 Survivin 蛋白在人成釉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李乐 1, 张兴乐 1, 王鹏 1, 刘雨 2
    2015, 43 (3):  270-273.  doi: 10.11958/j.issn.0253-9896.2015.03.013
    摘要 ( 700 )   PDF(606KB) ( 4035 )  
    目的 研究环氧化合酶-2 (COX-2) 和生存素 (Survivin) 在人成釉细胞瘤 (AB) 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收集 60 例 AB 患者的肿瘤组织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60 例 AB 患者中原发 40 例, 复发 20 例; 组织学分型: 棘皮瘤型 12 例, 滤泡型 18 例, 丛状型 18 例, 基底细胞型 6 例, 促结缔组织增生型 6 例。采用免疫组化法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 AB 和正常口腔黏膜中 COX-2 和 Survivin 的表达, 比较不同组织及分型的 AB 表达情况。结果 AB 中 COX-2 蛋白的阳性表达率(82.7%)高于正常口腔黏膜(10.0%), Survivin 表达阳性率(83.3%)高于正常口腔黏膜(16.7%)。AB 中 COX-2 蛋白表达水平为 0.781±0.142, 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的 0.179±0.056; Survivin 蛋白表达水平为 0.447± 0.139, 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的 0.072±0.017,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OX-2 与 Survivin 的表达呈正相关(r=0.778, P<0.05)。不同组织学分型 AB 中的 COX-2 和 Survivin 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OX-2、 Survivin 在 AB 中高表达, 可能与 AB 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炎症因子及凝血功能变化的研究
    鲁力, 谢敏, 熊治国
    2015, 43 (3):  274-277.  doi: 10.11958/j.issn.0253-9896.2015.03.014
    摘要 ( 890 )   PDF(280KB) ( 3924 )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炎症因子及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2 年 6 月— 2014 年 6 月在我院行胃癌治疗的 77 例患者, 其中 38 例予以腹腔镜治疗 (腹腔镜组), 39 例予以常规开腹治疗 (开腹组)。分析比较 2 组患者术前、 术后 6 h、 术后 24 h 的白介素 (IL) -6、 IL-8、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血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凝血酶原时间 (PT)、 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 纤维蛋白原 (FIB)、 D 二聚体 (D-D) 的水平变化情况; 统计并比较 2 组患者术后血栓发生例数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2 组患者在性别、 年龄、 肿瘤大小、 分化程度及 TNM 分期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术后 2 组患者血清 IL-6、 IL-8、 TNF-α水平与术前相比均明显升高 (P<0.01), 且开腹组高于腹腔镜组 (P<0.01)。术后 2 组患者 APTT、 PT、 INR 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 且腹腔镜组低于开腹组 (P<0.05); 2 组患者术后 FIB、 D-D 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且腹腔镜组高于开腹组 (P<0.05); 腹腔镜组患者术后肿瘤复发例数少于开腹组, 但术后血栓性疾病发生例数则多于开腹组。结论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炎症介质释放减少, 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但其对患者的凝血功能影响较大, 临床治疗时应加以注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孢素 A 对冠心病患者 T 淋巴细胞 CD40/CD40L 表达的影响
    刘欢 1, 彭长生 1, 胡越成 2, 李曦铭 2, 丛洪良 2△
    2015, 43 (3):  278-281.  doi: 10.11958/j.issn.0253-9896.2015.03.015
    摘要 ( 701 )   PDF(390KB) ( 3786 )  
    目的 探讨 CD40/CD40L 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以及环孢素 A(CsA)对 CD40/CD40L 是否具有抑制作用。方法 71 例冠心病或疑诊为冠心病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 (AMI) 组 19 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 组 18 例,稳定型心绞痛 (SAP) 组 17 例, 正常对照 (N) 组 17 例。提取各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s),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 CD40/CD40L 表达水平, 筛选出 CD40/CD40L 高表达组并给予不同浓度 CsA (H1:0 mg/L; H2:0.01 mg/L; H3:0.1 mg/L; H4:1 mg/L)处理细胞, 流式细胞术检测处理组 CD40/CD40L 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 N 组相比, 其他 3 组 CD40 表达水平均升高 (均 P < 0.05), UAP 组、 AMI 组较 SAP 组升高, UAP 组与 AMI 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CD40L 的表达在不同病变程度组间依次升高, 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AMI 组 CD40/CD40L 表达水平最高。不同浓度 CsA 处理后 H1 组 CD40 表达率高于 H3 组、 H4 组 (均 P < 0.05)。CD40L 表达率在 H1 组显著高于其他 3 组(均 P < 0.05)。结论 CD40/CD40L 可能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CsA 可通过抑制 CD40/CD40L 从而延缓冠心病发展及改善预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周 T 细胞淋巴瘤患者外周血中髓源性抑制细胞的表达及意义
    李艳丽,卜庆
    2015, 43 (3):  282-284.  doi: 10.11958/j.issn.0253-9896.2015.03.016
    摘要 ( 958 )   PDF(292KB) ( 3906 )  
    目的 探索外周 T 细胞淋巴瘤(PTCL)患者外周血中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数量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 PTCL 患者 23 例,选取 14 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 MDSCs/单核细胞比例, 分析 MDSCs 数量与 PTCL 患者预后及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MDSCs 在 PTCL 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所占的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4.59±1.41)% vs (1.36±0.59)%, P < 0.01]。PTCL 化疗后外周血 MDSCs 的表达(1.29± 2.95) %较化疗前明显降低。结外侵犯部位、 骨髓侵犯、 临床分期、 IPI 评分不同的 PTCL 患者外周血 MDSCs 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MDSCs 在 PTCL 患者外周血中高表达,提示与肿瘤发生及预后不良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研究·心血管疾病
    围术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 AMI 患者急诊 PCI 术后 Lp-PLA2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单瑞 1, 吴尚勤 2, 程爱娟 2△
    2015, 43 (3):  285-287.  doi: 10.11958/j.issn.0253-9896.2015.03.017
    摘要 ( 864 )   PDF(334KB) ( 4039 )  
    目的 探讨围术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A( 2 Lp-PLA2) 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因 AMI 行急诊 PCI 的患者 65 例, 其中男 32 例,女 33 例, 平均年龄 (70.62±6.49) 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2 组, 标准组 32 例: 术前顿服阿托伐他汀 20 mg, 术后继续予阿托伐他汀 20 mg/24 h 口服; 强化组 33 例: 术前顿服阿托伐他汀 40 mg, 术后继续予阿托伐他汀 40 mg/24 h 口服。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 PCI 术后 72 h 抽取空腹肘正中静脉血, 检测 Lp-PLA2、 白细胞介素(IL) -6、 肿瘤坏死因子(TNF) -α、 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结果 标准组与强化组治疗前血清 Lp-PLA2、 IL-6、 TNF-α、 ALT 及 AST 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组患者 PCI 术后 Lp-PLA2、 IL-6 及 TNF-α水平较术前均升高, 且标准组较强化组升高更明显(均 P<0.05); ALT 及 AST 较术前升高(P<0.05), 但 2 组 PCI 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术期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更能显著减轻 AMI 患者急诊 PCI 术后急性期机体炎症反应, 稳定斑块, 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率减速力对急性心肌梗死后猝死风险的预测价值
    李杨, 秦勤△, 寇璐, 陈刚, 路雅茹
    2015, 43 (3):  288-291.  doi: 10.11958/j.issn.0253-9896.2015.03.018
    摘要 ( 617 )   PDF(324KB) ( 4057 )  
    目的 探讨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早期无创性指标心率减速力 (DC)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 (SCD) 的预测价值。方法 以 417 例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 入院后行 24 h 动态心电图检查, 计算 DC 值, 临床随访观察 12 个月, 记录发生的 SCD 事件 (SCD 组), 并与未发生 SCD 者 (存活组) 比较各观测指标。结果 在心肌梗死后 12 个月内, 20 例 (4.8%) 患者发生 SCD。与存活组患者相比, SCD 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 (LVEF) 和 DC 值明显降低 [0.393±0.065 vs 0.528±0.042,(2.85±1.66) ms vs(5.49±1.71) ms, 均 P<0.05]。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显示, LVEF <0.35[RR(95%CI): 2.167(1.384~4.661), P=0.013]和 DC<4.5 ms[RR(95%CI): 3.706(2.709~ 5.374), P=0.020] 为发生 SCD 的危险因素。LVEF 和 DC 降低预测 SCD 发生的敏感度分别为 52.1%和 76.4%, 特异度分别为 84.5%和 86.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 DC 值的降低能预测远期 SCD 的发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女性绝经前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危险因素的对比研究
    苏斌 1, 秦勤 2△, 李杨 2
    2015, 43 (3):  292-295.  doi: 10.11958/j.issn.0253-9896.2015.03.019
    摘要 ( 853 )   PDF(369KB) ( 3883 )  
    目的 探讨女性绝经前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危险因素的变化。方法 将 283 例女性按是否患 CHD 分 CHD 组 154 例, 对照组 129 例; 按绝经与否分绝经前组 78 例(绝经前 CHD 组 34 例, 绝经前对照组 44 例), 绝经后组 205 例(绝经后 CHD 组 120 例, 绝经后对照组 85 例)。记录患者年龄、 体质指数(BMI)、 基础病史和月经情况。检测总胆固醇 (CHO)、 三酰甘油 (TG)、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vLDL-C)、 载脂蛋白 (Apo) AI、 ApoB、 脂蛋白 a (Lpa)、 同型半胱氨酸 (HCY)、 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结果 CHD 组的年龄、 CHO、 TG、 LDL-C、 vLDL-C、 Lpa、 ApoB、 hsCRP 水平, 高血压史、 糖尿病史、 冠心病家族史比例均高于对照组, HDL-C 低于对照组; 绝经前、 后 CHD 组高血压史、 糖尿病史比例, CHO、 TG、 LDL-C、 vLDL-C、 Lpa、 ApoB、 hsCRP 水平均分别高于其对照组; 绝经后 CHD 组 HDL-C 低于绝经后对照组。高血压、 糖尿病、 LDL-C 是绝经前 CHD 的独立危险因素; 高血压、 糖尿病、 CHO 是绝经后 CHD 的独立危险因素, HDL-C 是保护因素。绝经后 CHD 组高血压比例、 CHO、 LDL-C 高于绝经前 CHD 组。结论 绝经后女性 CHD 患者血压异常和血脂紊乱较绝经前更为普遍, 应积极控制上述因素以改善其预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清钾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牛雪凝, 李广平△
    2015, 43 (3):  296-299.  doi: 10.11958/j.issn.0253-9896.2015.03.020
    摘要 ( 547 )   PDF(403KB) ( 4012 )  
    目的 探讨血清钾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联性。方法 纳入行冠状动脉造影者 246 例, 按病变累及主要冠状动脉支数分为对照组 (0 只病变, 81 例)、 单支病变组 (43 例)、 双支病变组 (46 例) 和三支病变组 (76 例),按照血清钾水平分为低水平血清钾组 (低钾组, K+4.0 mmol/L99 例和高水平血清钾组 (高钾组, K+≥4.0 mmol/L147例; 采用 Gensini 评分定量评估各支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 比较各组的临床资料, 分析 Gensini 评分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采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1) 三支病变组的年龄、 男性、 吸烟、 2 型糖尿病、 高血压患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 三支病变组的血清钾浓度低于对照组和单支病变组(mmol/L:3.97±0.37 vs 4.11±0.33 vs 4.13±0.41),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双支病变组的年龄、 男性、 高血压病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单支病变组的男性和高血压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各组 Gensini 评分: 三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对照组(均 P0.05)。(2)低钾Gensini 评分[36 894]高于高钾组[16 05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血清钾与 Gensini 评分呈负相关 (r=-0.206P=0.001)。(4) 高龄、 男性、 血清钾低水平、 合并有糖尿病和高血压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钾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血清钾低水平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研究
    如何优化胚胎冻存方案改善患者妊娠结局
    张玥 1,2, 张云山 1△, 薛凤霞 2
    2015, 43 (3):  300-303.  doi: 10.11958/j.issn.0253-9896.2015.03.021
    摘要 ( 657 )   PDF(340KB) ( 4762 )  
    目的 探讨如何优化胚胎冻存的方案以提高胚胎解冻移植的成功率, 降低多胎率, 增加一次取卵的累积妊娠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166 个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的临床资料, 分为玻璃化冷冻组(445)和慢速程序冷冻组(721); 445 个玻璃化冷冻 FET 周期分为单胚组(28 个周期)、 双胚组(71 个周期)、 三胚组(346 个周期)。 0~1 个优胚为 O0~1 组(235 个周期)、 2 个优胚为 O2 组(80 个周期), 3 个优胚为 O3组 (130 个周期)。比较各组之间的妊娠结局 (着床率、 临床妊娠率、 流产率及活产率)。结果 (1) 玻璃化冷冻组的胚胎复苏成活率 (98.3% vs 73.1%)、无损伤胚胎复苏率 (83.3% vs 62.1%)、 着床率 (36.8% vs 29.9%)、 临床妊娠率 (57.1% vs 44.0%) 及活产率 (47.9% vs 34.5%)高于慢速程序冷冻组(P<0.05)。(2)三胚组的临床妊娠率(62.7% vs 39.4% vs 32.1%)、 多胎率(37.6% vs 10.7% vs 0)及活产率(52.6% vs 31.0% vs 21.4%)明显高于单胚和双胚组(P<0.05)。(3) O2~3组的着床率(33.0% vs 27.1%)、 临床妊娠率 (65.2% vs 48.1%)、 多胎率 (38.0% vs 20.4%) 及活产率 (56.2% vs 39.2%)高于 O0~1组 (P<0.05)。(4) O3组的着床率 (36.8% vs 26.3%)和多胎率(46.7% vs 21.3%)高于 O2 组(P<0.05); 但两组间临床妊娠率(69.2% vs 58.8%)、 流产率(15.6% vs 10.6%)、 异位妊娠率(0 vs 0)、 活产率 (58.5% vs 52.5%)及早产率 (26.3% vs 14.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采用玻璃化冷冻技术可以提高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 降低多胎率, 且每管冻存 2 个优胚效果最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HADS2及 CHA2DS2-VASc 评分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左心耳血栓的预测价值
    马军伟, 马向红△, 崔利军, 李昭
    2015, 43 (3):  304-307.  doi: 10.11958/j.issn.0253-9896.2015.03.022
    摘要 ( 872 )   PDF(382KB) ( 4296 )  
    目的 探讨 CHADS2及 CHA2DS2-VASc 评分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房(LA) /左心耳(LAA)血栓的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纳入于我院行经食管心脏超声(TEE)检查的房颤患者 164 例, 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记录患者既往病史, 根据患者一般资料, 计算其 CHADS2及 CHA2DS2-VASc 评分, 同时收集患者实验室检查及心脏超声检查等指标, 比较 2 组资料的差别。结果 164 例患者中, 32 例 (19.5%) 经 TEE 检查存在 LA/LAA 血栓 (血栓组), 血栓组患者 CHADS2及 CHA2DS2-VASc 评分高于非血栓组 (2.1±1.3 vs 1.0±0.9, 3.4±1.8 vs 1.9±1.4, P<0.01); 2 种评分方法结果, 卒中低危、 中危(≤1 分)患者分别有 13 例(11.9%)和 5 例(8.8%)存在 LA/LAA 血栓;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CHADS2 评分≥2 分(OR=3.735, 95%CI:1.508~9.251, P=0.004)和 CHA2DS2-VASc 评分≥2 分(OR= 5.104, 95%CI:1.586~16.425, P=0.006) 是心房颤动患者 LA/LAA 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ROC 曲线显示, CHADS2及 CHA2DS2- VASc 评分预测 LA/LAA 血栓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731(95%CI: 0.630~0.832,P<0.001)和 0.742 (95%CI: 0.640~0.843, P<0.001)。结论 CHADS2及 CHA2DS2-VASc 评分≥2 分是房颤患者 LA/LAA 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2 种评分方法预测 LA/LAA 血栓价值中等; 2 种评分方法的卒中低危、 中危患者仍有 LA/LAA 血栓形成,且随着危险分层增高, LA/LAA 血栓比例增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节融合术治疗重度 僵硬 30 例疗效分析
    赵晓涛, 高翔△, 张殿英, 郁凯, 董胜利, 李建鹏
    2015, 43 (3):  308-310.  doi: 10.11958/j.issn.0253-9896.2015.03.023
    摘要 ( 707 )   PDF(844KB) ( 4085 )  
    目的 探讨关节融合术治疗重度 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0 年 1 月—2013 年 1 月经关节融合术治疗的重度 僵硬患者 30 例 (30 足), 采用 AOFAS、 VAS 评分系统评价临床疗效, 获得融合率、 融合时间及外翻发生率。测量手术前后第 1~5 跖骨头下压力分布改变情况。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 18 个月, 术后患者 AOFAS 评分、 VAS 评分高于术前(72.8±6.2 vs 48.2±7.6, 8.3±1.1 vs 1.7±0.7, 均 P < 0.01); 融合部位平均愈合时间为 12.1 周,未出现融合失败及 外翻畸形。第 1~5 跖骨头下压力分布较术前由异常外侧分布向正常负重分布恢复。结论 关节融合术可有效治疗重度 僵硬, 解除疼痛症状, 恢复前足底压力分布, 并发症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流行病学调查
    天津市妇产科医务人员对复方口服避孕药的 KAP 研究
    霍彦, 张钰娟, 王建梅△, 杨敬, 谢国华
    2015, 43 (3):  311-314.  doi: 10.11958/j.issn.0253-9896.2015.03.024
    摘要 ( 741 )   PDF(338KB) ( 3984 )  
    目的 了解天津市妇产科医务人员对复方口服避孕药(COCs)的知识、 态度和行为(KAP)现状, 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天津市各级医疗机构的妇产科医务人员 382 例, 采用自填式复方口服避孕药 KAP 问卷进行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 一般情况、 COCs 知识知晓情况、 COCs 相关态度、 提供 COCs 咨询服务的情况、 COCs 处方行为及相关知识培训需求等。结果 被调查者对 COCs 的适应证、 非避孕益处、 与癌症及出生缺陷关系等知晓程度较低。医生的 COCs 知识得分高于护士; 职称和学历越高, 知识得分越高。90.11% 的被调查者认为加强漏服后指导有助于减少漏服造成的妊娠; 加强对 COCs 误解的解释工作(81.04%)和加强对 COCs 不良反应的处理和随访(62.09%)有助于减少停服。仅 25.82%的被调查者能提供详细的 COCs 咨询服务; 42.96%的妇产科医生拒绝为以避孕为目的的 40 岁以上女性开具 COCs; 93.13%的医务人员有相关知识培训需求。结论 今后应通过一系列干预措施加强妇产科医务人员的 COCs 知识培训, 改善 COCs 相关态度和行为, 使其能为广大育龄女性和 COCs 适应证患者提供更加全面、 正确的 COCs 咨询和医疗服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天津市公安民警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刘雯, 刘轩, 岳松
    2015, 43 (3):  315-318.  doi: 10.11958/j.issn.0253-9896.2015.03.025
    摘要 ( 741 )   PDF(371KB) ( 3867 )  
    目的 分析天津市警察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代谢综合征 (MS) 的关系, 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危险因素。方法 在体检警察人群中筛选出 50 例 MS 患者为 MS 组及 50 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 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家族史、 既往史、 现病史、 生活习惯、 职业紧张因素等); 检测相关血液指标(空腹血糖、 三酰甘油、 总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同型半胱氨酸等); 应用彩超测量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计算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比率; 比较 2 组的相关指标, 用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影响因素。结果 MS 组的双侧颈总动脉、 颈内动脉、 颈外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内中膜增厚比率均高于对照组; 高血压家族史、 应激事件、 现吸烟、 糖尿病家族史、 高脂饮食、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危险因素, 饮用奶制品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的原因具多样性, 健康的生活方式及采取临床干预措施减缓颈动脉内中膜增厚, 有利于控制动脉粥样硬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诊断技术
    超声弹性成像与声辐射力脉冲弹性成像对甲状腺单发实性结节的诊断价值
    杜婷婷, 李军, 夏东琴, 芦桂林
    2015, 43 (3):  319-322.  doi: 10.11958/j.issn.0253-9896.2015.03.026
    摘要 ( 795 )   PDF(856KB) ( 3841 )  
    目的 评价超声弹性成像(UE)技术、 声辐射力脉冲弹性成像(ARFI)技术对常规超声图像中表现为甲状腺单发实性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 2013 年 12 月—2014 年 7 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单发实性结节患者 100 例。对 100 个结节术前分别进行常规超声检查、 UE 检查及 ARFI 检查。均行甲状腺结节切除术, 并经术后病理证实。UE 选用弹性分级, ARFI 检测病灶组织的剪切波速度 (SWV)。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 评价 3 种方法的诊断价值。根据本组甲状腺良、 恶性结节 SWV 值绘制 ROC 曲线。结果 曲线下面积(AUC)为 0.960, SWV 值最佳诊断点为 2.76。诊断甲状腺恶性单发实性结节, 常规超声、 UE 五级评分法以及 ARFI 法 SWV 值的灵敏度分别为 82.61%(19/23)、 82.61%(19/23)、 91.30%(21/23), 特异度分别为 87.01%(67/77)、 88.31% (68/77)、 93.51%(72/77), 阳性预测值分别为 65.52%(19/29)、 67.86%(19/28)、 80.77%(21/27), 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94.37%(67/71)、 94.44%(68/72)、 97.29%(71/73)。结论 ARFI 技术针对甲状腺恶性单发实性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能力优于常规超声技术及 UE 技术, 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Ts-SV40 介导的温敏细胞研究现状
    廖余平, 李晓红, 孙洪涛
    2015, 43 (3):  323-326.  doi: 10.11958/j.issn.0253-9896.2015.03.027
    摘要 ( 531 )   PDF(336KB) ( 4112 )  
    非永生化细胞在体外的传代次数、 增殖活性是有限的, 在应用于细胞治疗或者是体外研究中会受到细胞数量的限制。转染有 ts-SV40LT 基因的细胞在许可温度下具有最大的增殖活性, 在许可温度进行细胞扩增能弥补细胞数量不足的限制, 非许可温度可用于细胞治疗或研究其生理特性。其研究领域涉及腹膜的间质细胞、 泌尿道肌卫星细胞、 口腔上皮细胞、 肾上腺髓质细胞、 骨髓血管内皮细胞、 视网膜祖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 肥大细胞、 足细胞、 库普弗细胞等。本文对 ts-SV40 介导的温敏细胞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与反复妊娠丢失关系的研究进展
    易小芳, 谭超
    2015, 43 (3):  327-329.  doi: 10.11958/j.issn.0253-9896.2015.03.028
    摘要 ( 666 )   PDF(284KB) ( 4703 )  
    反复妊娠丢失(recurrent pregnancy loss, RPL)是常见于妊娠期的一种并发症, 影响着 2%的育龄妇女。最新研究发现高水平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hrombin-activatable fibrinolysis inhibitor, TAFI)可降低早期 RPL 发生的风险。TAFI 是一种羧肽酶原, 激活成活化型 TAFI (TAFIa) 后, 能够使纤溶酶失去与纤维蛋白的作用位点而发挥纤溶抑制及调节血栓形成的作用。而纤溶系统的损坏是妊娠期妇女发生 RPL 的危险因素之一, 关于 TAFI 与 RPL 的研究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外医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结合有关文献就 TAFI 近年来研究现状及与 RPL 的关系进行综述, 旨在为临床治疗和预防 RPL 寻找新的方法和线索。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流感嗜血杆菌自身因子在生物膜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高雪 1, 尚小领 2, 张玉妥 1△
    2015, 43 (3):  330-332.  doi: 10.11958/j.issn.0253-9896.2015.03.029
    摘要 ( 615 )   PDF(321KB) ( 4006 )  
    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Hi)是人体上呼吸道常见寄生菌, 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 可引起发病; 当 Hi 在感染部位形成生物膜(BiofilmBF)后, 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下降, 常引起疾病慢性化, 使临床治疗变得棘手。近年来, Hi BF 的致病性和 BF 形成相关自身因子已渐渐成为临床和基础研究学者关注的热点, 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的报道综述如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治疗银屑病的研究进展#br#
    李珺莹, 李红
    2015, 43 (3):  333-336.  doi: 10.11958/j.issn.0253-9896.2015.03.030
    摘要 ( 738 )   PDF(301KB) ( 4083 )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免疫相关性皮肤病, 血管生成是银屑病致病的一个关键因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银屑病患者的皮损和血浆中显著升高, 许多病例报告表明 VEGF 抑制剂治疗银屑病有效。现有的 VEGF 抑制剂主要有 3 大类, 包括抗 VEGF 单克隆抗体、 VEGF 受体拮抗剂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本文综述了目前 VEGF 抑制剂治疗银屑病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前景展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