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细胞与分子生物学
    花青素对电离辐射引起骨髓c-kit阳性细胞损伤防护作用的体外研究
    薛晓蕾, 韩晓丹, 张俊伶, 田红旗, 樊赛军
    2017, 45 (1):  1-4.  doi: 10.11958/20160702
    摘要 ( 866 )   PDF(358KB) ( 3552 )  
    摘要: 目的 观察花青素对电离辐射致小鼠骨髓 c-kit 阳性细胞损伤的防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经 磁珠细胞分选法获得小鼠骨髓 c-kit 阳性细胞, 分为对照组和花青素组, 每组再分成 3 份, 分别接受 0、 1 及 4 Gy 的 137Cs γ 射线照射。对照组加 700 μL 细胞悬液及等体积的无血清造血干/祖细胞扩增培养基, 花青素组加 700 μL 细胞悬液及含 2×10-5 mol/L 花青素的等体积无血清造血干/祖细胞扩增培养基(37 ℃, 5%CO2), 照射前 30 min 加入, 照射后继续培养 18 h。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小鼠骨髓 c-kit 阳性细胞的细胞活力, 以相对荧光强度 (RLU) 表示。甲 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检测克隆形成数目(CFU-GM)。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及磷酸化组蛋白 H2AX(γ-H2AX) 平均荧光强度。结果 组内比较: 与 0 Gy 比较, 经 1 Gy 和 4 Gy 照射后小鼠骨髓 c-kit 阳性细胞活 力下降, CFU-GM 下降, 细胞内 ROS 增加, γ-H2AX 平均荧光强度增加 (P<0.05)。组间比较: 与 1 Gy 和 4 Gy 对照组 比较, 花青素 1 Gy 和 4 Gy 组骨髓 c-kit 阳性细胞活力增加, CFU-GM 增加, 细胞内 ROS 降低, DNA 损伤程度(γ- H2AX 平均荧光强度)降低(P<0.05)。结论 花青素通过降低细胞内 ROS 水平及 DNA 损伤程度起到对受照射小 鼠骨髓 c-kit 阳性细胞的防护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表皮黑素细胞的纯化
    李娣, 张汝芝
    2017, 45 (1):  5-8.  doi: 10.11958/20161212
    摘要 ( 767 )   PDF(849KB) ( 3540 )  
    目的:比较不同包被材料、不同培养条件对黑素细胞的纯化作用。方法:将包皮组织、包皮的表皮组织及消化所得的细胞悬液,分别培养于层粘连蛋白或基质胶包被的培养板中,传代时进行差别胰酶处理、加入G418或5-BrdU,通过黑素细胞的标记性抗体HMB-45荧光染色,观察黑素细胞纯度。结果:原代培养中,细胞悬液比组织块获得细胞更多更快,单纯表皮比带真皮的组织块更早有细胞迁移并增殖;层粘连蛋白包被比基质胶包被更有利于黑素细胞生长;差别胰酶处理以及加入一定浓度的G418或5-BrdU都可以纯化黑素细胞,但后两种药物浓度较大时对细胞损伤明显。结论:采用层粘连蛋白包被板培养包皮来源的细胞悬液,传代时采用差别胰酶处理,传代后加小剂量的G418,有利于黑素细胞纯化,而不影响其生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程度间歇低氧对小鼠肺成纤维细胞活化和胞外基质分泌的影响 #br# #br#
    李菲, 李莲, 任方元, 姜芳馨, 冯靖, 陈宝元, 曹洁
    2017, 45 (1):  9-12.  doi: 10.11958/20161020
    摘要 ( 837 )   PDF(373KB) ( 3796 )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间歇低氧 (IH) 对 MLg 小鼠肺成纤维细胞活化和胞外基质分泌的影响。方法 取对 数生长期的 MLg 成纤维细胞, IH 分别处理 1 h、 4 h、 8 h (IH1 组、 IH4 组、 IH8 组), IH 频率为 5% O2100 s, 21% O2 120 s, 并设置常氧对照组(21% O2处理 8 h, N 组)。实验结束后收集细胞, 采用 qRT-PCR 和 Western blot 检测各组 α 肌动 蛋白(α-SMA)、 Ⅰ型胶质蛋白(COL1) mRNA 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IH1 组、 IH4 组、 IH8 组 α-SMA、 COL1 mRNA 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 N 组(P<0.05), 且随着 IH 时间的延长, α-SMA、 COL1 表达水平逐渐升高。结论 IH 可以促进小鼠肺成纤维细胞活化和胞外基质分泌,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促进类风湿关节炎血管新生的初步研究 #br# #br#
    孟海妹, 焦亚冲, 刘宜昕, 万春友, 邢冬红, 马骏, 郑芳
    2017, 45 (1):  13-16.  doi: 10.11958/20161290
    摘要 ( 1065 )   PDF(611KB) ( 4255 )  
    摘要: 目的 研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NETs) 对类风湿关节炎 (RA) 炎症尤其是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 取 RA 及骨关节炎 (OA) 患者的滑膜组织切片行组织免疫荧光染色, 观察 NETs 在关节滑膜中的存在情况。分离健康人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刺激 NETs 形成, 并提取 NETs 作为刺激剂。MTT 评估 NETs 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s) 及 RA 滑膜成纤维细胞(RAFLS)增殖的影响, 分别对 HUVECs 组和 RAFLS 组处理如下: 对照(等体积培养基); NETs (0.28 mg/L NETs)。细胞划痕实验评估 NETs 对 HUVECs 迁移能力的影响, 分为 3 组: 对照组、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 (40 μg/L VEGF) 和 NETs 组 (0.28 mg/L NETs)。结果 (1) 与 OA 相比, RA 滑膜组织中有较多的 NETs 存在。(2) 体外 培养的中性粒细胞刺激后可形成 NETs, 提取的 NETs-DNA 浓度为 27.8 mg/ (L·106细胞)。(3) MTT 实验结果显示, 分 别与各自对照组相比, 低浓度 NETs(0.28 mg/L)可以促进 HUVECs(0.499±0.011 vs. 0.393±0.009, P<0.05)及 RAFLS (0.266±0.007 vs. 0.192±0.007, P<0.05) 增殖。(4) 划痕实验显示, 低浓度 NETs(0.28 mg/L) 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迁移。 结论 RA 滑膜组织中有较多的 NETs 存在, 低浓度 NETs 可以促进血管新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验研究
    2 种不同方法构建肝纤维化小鼠 70%肝切除模型的比较 #br# #br#
    张迪 , 张雅敏 , 崔子林 , 杨龙 , 李阳
    2017, 45 (1):  17-20.  doi: 10.11958/20160808
    摘要 ( 1179 )   PDF(462KB) ( 4318 )  
    摘要: 目的 探求一种稳定可靠的建立肝纤维化小鼠 70%肝切除模型的方法。方法 66 只 C57BL6 小鼠按随 机数字表法抽取 6 只作为对照组, 剩余 60 只小鼠先诱导肝纤维化后, 与对照组对比观察小鼠肝纤维化模型肝脏的 纤维化程度, 随机均分为传统组 (单纯结扎摘除肝叶, 30 只) 和改良组 (阻断血流后摘除肝叶, 30 只) 建立 70%肝切除 模型。每组分别于肝切除术前和术后 12 h、 24 h、 48 h、 72 h 5 个时间点处死 6 只小鼠, 收集肝脏组织及血液标本。记 录术后 2 组的成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 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 水平, 观察肝损伤 情况; 计算肝质量/体质量比值, 并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表达来观察 2 组肝再生状态。结果 (1) 传统组和改 良组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均构建成功, 可用于 70%肝切除。(2)肝部分切除术后, 相比传统组, 改良组小鼠的成活率显 著升高 (96.67% vs. 73.33%), 术中出血、 术后腔静脉狭窄及胆漏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P<0.05)。(3) 术后 12 h 和 24 h, 传统组的 ALT 和 AST 水平高于改良组, 而各组内 ALT、 AST 均于术后 12 h 时明显升高, 之后随时间呈降低趋 势(P<0.05)。(4)术后 2 组肝质量/体质量比值于术后 12 h 明显降低, 之后随时间延长呈缓慢增长趋势, PCNA 阳性 细胞数均于术后开始升高, 在 48 h 达到高峰后下降(P<0.05), 但各时间点 2 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 过阻断肝叶血流构建肝纤维化小鼠 70%肝切除模型, 可显著提高模型的成功率,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源的多巴胺分泌细胞治疗 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研究
    谢姜, 王斌, 董方, 张宏炜, 张力伟, 白钢, 刘拥军
    2017, 45 (1):  21-24.  doi: 10.11958/1089
    摘要 ( 969 )   PDF(704KB) ( 3663 )  
    摘要: 目的 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源的多巴胺分泌细胞(hUC-MSCs-DPCs)对帕金森病(PD) 模型大鼠的疗效及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并诱导 hUC-MSCs 分化为 DPCs, 采用 ELISA 法通过检测多巴胺 (DA)、 胶 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DNF) 表达水平对诱导后的 DPCs 进行鉴定。SD 大鼠大脑右侧黑质区注射 6-羟基多巴 胺(6-OHDA)制备 PD 模型。60 只 PD 模型鼠随机分为 hUC-MSCs 组(移植 5×105个 hUC-MSCs 至纹状体, 20 只)、 hUC-MSCs-DPCs 组(移植 5×105个 hUC-MSCs-DPCs, 20 只)、 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PBS), 20 只)], 采 用 CM-Dil 标记移植细胞。移植后 4、 8 和 12 周, 皮下注射阿扑吗啡, 观察其诱导的旋转行为; ELISA 法检测 3 组 GDNF 表达情况。移植后 12 周处死大鼠, 制备脑冰冻切片, 免疫荧光染色观察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情况, FLUORO-JADE® C 染色观察神经元生长情况。结果 hUC-MSCs-DPCs 诱导成功并且高表达 DA 和 GDNF。移植 后 4、 8、 12 周, 相比对照组和 hUC-MSCs 组, hUC-MSCs-DPCs 组大鼠旋转行为明显改善, GDNF 表达量明显升高 (P<0.05)。移植后 12 周, hUC-MSCs-DPCs 组大鼠毁损侧纹状体以及双侧黑质区可见 TH+细胞, 变性神经元数目较 对照组明显减少 (P<0.05)。结论 hUC-MSCs-DPCs 可改善阿扑吗啡诱发的 PD 模型大鼠的旋转行为, 这可能与提 高毁损侧纹状体内 DA、 GDNF 表达水平, 保护神经元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戈舍瑞林对 卵巢早衰的修复作用
    贾晓晨, 鲁振宇, 孟文静, 史业辉
    2017, 45 (1):  25-29.  doi: 10.11958/20160858
    摘要 ( 1022 )   PDF(796KB) ( 3875 )  
    摘要: 目的 评价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联合戈舍瑞林对大鼠卵巢早衰模型的作用, 并观察 hUCMSCs 对化疗所致的损伤卵巢的趋化作用。方法 环磷酰胺首次负荷剂量 50 mg/kg 后, 以 8 mg/ (kg·d)的剂量连续 腹腔注射 14 d 建立大鼠卵巢早衰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将 120 只 SD 大鼠分为 A~E 组, 分别为正常组、 生理盐水对 照组、 戈舍瑞林组、 hUC-MSC 组和 hUC-MSC+戈舍瑞林组, 各 24 只。B~E 组通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建立卵巢早衰 模型。分批处死大鼠, 测定血清雌二醇 (E2) 水平, 计数初级和成熟卵泡数目。通过 GFP 转染 MSCs, 使用共聚焦显微 镜检测通过尾静脉移植的 hUC-MSCs 在 SD 大鼠体内的分布和生长情况。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观察 hUC-MSCs 在大 鼠体内分布情况。结果 第 46 天 E 组 E2水平与 A 组相当, E 组初始卵泡及成熟卵泡数与 A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卵巢组织存在 GFP 阳性细胞的分布。结论 hUC-MSCs+戈舍瑞林组对 卵巢损伤的修复效果较好, 可使大鼠卵巢功能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性Ⅲ类错牙合牙弓与基骨弓的三维数学模型研究
    方姝, 肖丹娜 , 高辉
    2017, 45 (1):  30-35.  doi: 10.11958/20161031
    摘要 ( 782 )   PDF(619KB) ( 4266 )  
    摘要: 目的 建立描述骨性Ⅲ类错 患者牙弓及基骨弓形态的数学模型, 为后期进一步研究提供数据参考和依 据。方法 本实验选用 35 例骨性Ⅲ类错 患者的计算机重组断层影像 (CBCT) 为研究对象, 分析三维影像资料, 对 牙弓标志点 (Fa) 和基骨弓标志点 (Ba) 进行定点测量, 以最小二乘法确定参考平面, 用 Matlab 7.0 软件计算二维坐标, 在此基础上建立描述骨性Ⅲ类错 患者上、 下颌牙弓和基骨弓形态的数学模型, 并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分析。结果 (1)描述骨性Ⅲ类错 牙弓形态的数学模型。上颌: Y=46.12[1-(2X/70.99) 2] 1.052; 下颌: Y=39.16[1-(2X/64.51) 2] 1.038。 (2)描述骨性 Ⅲ类错 基骨弓形态的数学模型。上颌: Y=43.14[1-(2X/75.09) 2] 1.061; 下颌: Y=39.03[1-(2X/ 60.63) 2] 1.021。(3) 骨性Ⅲ类错 患者的上颌 Fa’ 点均位于 Ba’ 点唇侧, 其距离为正值; 下颌 Fa’ 点均位于 Ba’ 点舌侧, 其 距离为负值。(4) Beta 函数曲线与骨性Ⅲ类错 上、 下颌牙弓与基骨弓在各个牙位上拟合相关系数均大于 0.7(P< 0.05)。结论 本实验所建立的 Beta 函数数学模型可用于描述骨性Ⅲ类错 患者上、 下颌牙弓和基骨弓形态, 所得 函数及测量结果可指导进一步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RGS4 蛋白在小儿肾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刘燕春 , 刘士霞 , 王晓静 , 王连芳 , 杨继宏
    2017, 45 (1):  36-38.  doi: 10.11958/20160888
    摘要 ( 756 )   PDF(706KB) ( 3729 )  
    摘要: 目的 分析 G 蛋白信号调节蛋白 4 (RGS4) 在小儿肾母细胞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 探讨 RGS4 与小儿肾母细胞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收集 37 例小儿肾母细胞瘤患者术后肾癌组织及 8 例癌旁组织, 采用免 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RGS4 蛋白的表达水平; 另收集患者手术切除新鲜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标本各 8 例, 采用 qRTPCR 和 Western blot 分别检测 RGS4 mRNA 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 RGS4 蛋白在 小儿肾母细胞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均存在阳性表达, 其在小儿肾母细胞瘤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 [37.83% (14/37)vs. 87.5%(7/8), χ2=4.675, P < 0.05]; RGS4 mRNA 在小儿肾母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 (1.064±0.549 vs. 5.374±0.735, t=13.290, n=8, P < 0.01); 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 RGS4 蛋白在小儿肾母细胞瘤组织中 的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 (0.301±0.092 vs. 0.779±0.041, t=13.424, n=8, P < 0.01)。结论 RGS4 在小儿肾母细胞瘤组织 中表达下调, 可能与小儿肾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中睡眠呼吸紊乱疾病的临床分析
    马燕燕, 曹洁, 王彦, 李莲, 周宁, 王杰, 智晴晴
    2017, 45 (1):  39-42.  doi: 10.11958/20160823
    摘要 ( 1167 )   PDF(322KB) ( 3638 )  
    摘要: 目的 研究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IPF) 患者中睡眠呼吸紊乱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我院呼 吸内科收治的行多导睡眠监测(PSG)的 IPF 患者 34 例, 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单纯 IPF 组 (AHI<5 次/h, 7 例)与 IPF 合并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IPF+OSAHS)组(AHI≥5 次/h, 27 例), 分析 2 组患者 PSG 结果, 并对 AHI 与肺功能指标、 夜间与清醒时血氧饱和度 (SpO2) 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 34 例 IPF 患者均 存在睡眠结构紊乱, 睡眠效率降低, 微觉醒指数、 睡眠分期Ⅰ期和Ⅱ期比例增加, Ⅲ期、 快速动眼睡眠期 (REM 期) 比 例减少。IPF+OSAHS 组的微觉醒指数、 睡眠分期Ⅰ期和Ⅱ期比例均高于单纯 IPF 组 (均 P<0.01), 而Ⅲ期比例低于 单纯 IPF 组 (P<0.01), 2 组 REM 期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34 例 IPF 患者中有 27 例 (79%) 合并 OSAHS, 其中轻 度 OSAHS 5 例 (15%), 中重度 OSAHS 22 例 (65%); 睡眠呼吸紊乱以低通气为主, 多发生于 REM 期。(3) 34 例 IPF 患 者均存在夜间低氧血症, 且 IPF+OSAHS 组的氧减指数 (ODI) 高于单纯 IPF 组 (P<0.01)。(4)IPF 患者的 AHI 与体质 指数 (BMI) 呈正相关, 与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 (FVC%pred)、 第 1 秒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 (FEV1%pred) 呈负相关 (r 分别为 0.791、 -0.574、 -0.664, P<0.01)。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 (LSO2)、 平均血氧饱和度 (MSO2) 与清醒时 SpO2呈正相关 (r 分别为 0.421、 0.464, P<0.01)。结论 IPF 患者存在严重的睡眠结构紊乱及夜间低氧血症, OSAHS 的存在会加重上述症状, 应积极治疗患者的睡眠呼吸紊乱疾病。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川崎病患者急性期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变化和临床意义 #br# #br#
    刘力, 魏蔚, 胡坚
    2017, 45 (1):  43-46.  doi: 10.11958/20161228
    摘要 ( 1086 )   PDF(352KB) ( 3766 )  
    摘要: 目的 评价川崎病(KD)患者急性期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 120 例 KD 患儿急性期血清 PCT 水平和治疗前后的变化。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 将全部患儿分为冠状动脉损伤 (CAL) 组 和无冠状动脉损伤(NCAL)组; 根据是否存在胃肠道症状(A 组: 是, B 组: 否)组及是否存在肝功能异常(C 组: 是, D 组: 否)组。比较各分组之间 PCT 水平的差异。结果 急性期血清 PCT 在治疗前高于正常值的患儿共有 56 例 (46.67%), 治疗后血清 PCT 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 例 KD 患儿中 CAL 组共 31 例, 其 PCT 升 高率(38.71%)与 NCAL 组(49.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CAL 组与 NCAL 组血清 PCT 值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CAL 组患儿 C 反应蛋白水平高于 NCAL 组。120 例 KD 患儿中有胃肠道症状者共 35 例, 其 PCT 升高率 (62.86%) 与无胃 肠道症状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此 2 组间血清 PCT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0 例 KD 患儿中 有肝功能异常者共 42 例, 其 PCT 升高率 (52.38%) 与无肝功能异常组 (43.59%)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血清 PCT 值在此 2 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CT 可以反映 KD 患者急性期的炎症状态, 其水平升高不能预测 CAL 和肝功能 异常的发生, 但与胃肠道症状的出现或许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 ACS 患者 PCI 术后 ox-LDL及 Lp-PLA2 水平的影响 #br#
    杨丽, 刘寅, 王树峰 , 刘婷, 郭胜利
    2017, 45 (1):  47-50.  doi: 10.11958/20161058
    摘要 ( 1048 )   PDF(324KB) ( 3558 )  
    摘要: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患者联合应用普罗布考和阿托伐他汀 治疗后, 循环中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A2(Lp-PLA2)水平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 法 97 例行 PCI 的 ACS 患者依据入院日期分为单药组 (42 例, 单日入院者) 和联合组 (55 例, 双日入院者)。在常规 治疗基础上, 单药组予以阿托伐他汀(20 mg/次, 1 次/d)治疗; 联合组在单药组基础上再予以普罗布考(250 mg/次, 2 次/d)联合治疗,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 6~8 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 Lp-PLA2、 ox-LDL 水平, 分 别进行组间比较及治疗前后比较。结果 (1) 2 组治疗前 ox-LDL、 Lp-PLA2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组治疗后 ox-LDL 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1)。2 组治疗后 Lp-PLA2 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 治疗后联合组 ox-LDL 和 LpPLA2 水平均低于单药组(P<0.01)。(2)联合组患者治疗前后 Lp-PLA2 的下降绝对值(ΔLp-PLA2)与 ox-LDL 的下 降绝对值 (Δox-LDL)呈正相关 (r=0.314, P=0.020)。结论 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能有效降低 ACS 患者 oxLDL 和 Lp-PLA2 水平, 并且二者的下降幅度呈正相关, 普罗布考通过抑制 ox-LDL 的生成进一步降低 Lp-PLA2 水 平可能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脏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损伤的临床观察
    薛奋龙, 柴军武, 陈洪磊, 周巍, 王凯, 孔祥荣
    2017, 45 (1):  51-53.  doi: 10.11958/20160535
    摘要 ( 1053 )   PDF(291KB) ( 3654 )  
    摘要: 目的 总结心脏手术后急性肾损伤 (CAS-AKI) 的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009 年 1 月—2016 年 7 月收治的 9 例原位心脏移植术后发生 AKI 的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 3 例应用大剂量利尿剂(呋塞米>80 mg/d)治 疗, 6 例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CRRT)。比较心脏移植术前、 术后及 AKI 治疗后患者血肌酐 (Cr) 及估测肾小球滤过 率(eGFR)变化, 观察患者围术期的生存质量。结果 经过利尿剂或 CRRT 治疗后, 患者总体血 Cr 水平下降, eGFR 水平升高, 肾功能有所恢复。经利尿剂治疗的患者 eGFR 恢复效果优于 CRRT 者。结论 CSA-AKI 发生后应根据 患者的严重程度采取综合治疗, 减轻肾功能损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CTH 和槐杞黄治疗频复发肾病综合征患儿的疗效观察 #br# #br#
    王文红 , 张碧丽 , 刘艳 , 刘妍 , 赵林胜 , 杨丽潇
    2017, 45 (1):  54-57.  doi: 10.11958/20160184
    摘要 ( 1297 )   PDF(336KB) ( 4166 )  
    摘要: 目的 观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 联合槐杞黄对频复发肾病综合征 (FRNS) 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 法 55 例 FRNS 患儿分为糖皮质激素 (GC) 维持治疗的对照组 (A 组, 10 例)、 槐杞黄组 (B 组, 17 例)、 ACTH 组 (C 组, 14 例)和 ACTH 联合槐杞黄组(联合治疗组, D 组, 14 例), 连续治疗 12 个月。分别记录治疗 6 个月和 12 个月时各 组 GC 使用量、 肾上腺皮质基础分泌水平及肾上腺皮质储备水平, 同时记录各组患儿复发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 6 个月后, C、 D 组的 GC 用量明显低于 A、 B 组 (P < 0.05), A~D 组肾上腺皮质储备水平依次升高 (P < 0.05)。治 疗 12 个月后, C、 D 组与 A、 B 组相比较, GC 用量降低, 肾上腺皮质基础分泌水平和储备水平均升高 (P < 0.05), 而 C、 D 组间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治疗 6 个月和 12 个月后, C、 D 组患儿复发率均低于 A、 B 组(P < 0.05)。结论 单纯应用 ACTH 以及联合槐杞黄均可减轻 FRNS 患儿长期服用 GC 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癫痫性痉挛 149 例临床特征分析
    张培元, 许海泉, 吴波, 张玉琴
    2017, 45 (1):  58-63.  doi: 10.11958/20160777
    摘要 ( 801 )   PDF(488KB) ( 3750 )  
    摘要: 目的 总结癫痫性痉挛(ES)这一儿童期特有的癫痫发作形式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 2009 年 5 月— 2015 年 6 月我院就诊的 ES 患儿 149 例, 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 治疗和转归情况, 对病例的某些临床特征进行统计 学分析。结果 149 例患儿中男 97 例 (65.1%)、 女 52 例 (34.9%), ES 起病年龄 30 d~42 个月 (中位数 6 个月), 高峰 年龄 4~7 个月, 超过 12 个月起病 17 例 (11.4%)。147 例表现成串的痉挛发作, 1 对双生子仅表现单次痉挛发作, 13 例 (8.7%) 在 ES 起病前存在其他癫痫发作类型, 42 例 (28.2%) 伴有其他类型发作。符合 West 综合征 (WS) 诊断 83 例 (55.7%); 隐源性病例 46 例(30.9%), 症状性 103 例(69.1%), 其中 69 例病因明确。起病后, 隐源性与症状性病例发 育落后的比例分别为 74.5%、 92.2%, 发育落后的程度与 ES 病程呈线性相关。脑电图(EEG)背景显示高度失律 122 例 (81.9%), 在不同病因及不同起病年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初诊加用托吡酯 59 例, 治疗 1 个月内的短期有 效率 30.5%; 总计经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治疗 76 例, 短期有效率 80.3%, 单用 ACTH 复发比例高。结论 ES 是一种具有高度年龄依赖性的癫痫发作类型, 主要见于 WS, 多伴有高度失律脑电图及起病后精神运动发育倒退。 ES 治疗困难, ACTH 联合有效的抗癫痫药物 (AEDS) 是目前最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腋窝逆行淋巴示踪术预防乳腺癌相关水肿的临床可行性分析
    孙轩, 殷实, 曹旭晨
    2017, 45 (1):  64-67.  doi: 10.11958/20161457
    摘要 ( 677 )   PDF(474KB) ( 3620 )  
    摘要: 目的 明确腋窝逆行淋巴示踪术 (ARM) 中示踪剂注射剂量与上肢淋巴结检出率、 阳性率的相关性及保留 上肢淋巴结对减轻乳腺癌相关水肿的影响。方法 2014 年 1 月—2015 年 6 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 肿瘤一科的 70 例临床分期为 T1~2N0~1M0的乳腺癌患者, 随机分成示踪剂低剂量(0.5 mL)组 40 例与高剂量(2 mL)组 30 例, 对上肢淋巴结进行示踪。切除的上肢淋巴结及腋窝淋巴结均行病理学检查。患者于术前、 术后 6 个月、 12 个 月接受患肢水肿随访。结果 (1)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上肢淋巴结检出率分别为 60%(24/40)和 96.7%(29/3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摘取 1 枚上肢淋巴结肿瘤阳性率为 4.54%(1/22), 摘取≥2 枚上肢淋巴肿瘤阳性率为 38.7% (12/31),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摘取淋巴结>2 枚时并未能提高病理阳性率 (P=0.717)。(3) 摘取>2 枚上肢淋巴 结患者在随访 6 个月和 12 个月时患肢相对体积变化 (RVC) 明显高于≤2 枚者。结论 增加示踪剂注射剂量可以提 高上肢淋巴结检出率。在 ARM 中摘取 2 枚上肢淋巴结既能准确评估病理状况, 又能最大程度地预防患肢水肿的 发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绝经后 2 型糖尿病 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彭奕贤, 杨银, 李文高, 吴智勇, 罗鹏, 唐如, 何雷
    2017, 45 (1):  68-71.  doi: 10.11958/20160489
    摘要 ( 792 )   PDF(321KB) ( 3732 )  
    摘要: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绝经后 2 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 2015 年 3 月—9 月间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收治的新诊断为 T2DM 的女性患者 128 例, 按照生理状态分为绝 经组 (66 例) 和未绝经组 (62 例), 另取 56 例体检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检测 3 组血压、 血脂、 空腹血糖 (FPG)、 空腹 胰岛素(FINS)、 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WBC)、 中性粒细胞数绝对值、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淋巴细胞数、 淋巴细胞百分 比等指标, 计算 NLR, 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绝经组年龄、 收缩压(SBP)、 三酰甘油(TG)、 FINS、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NLR、 HOMA-IR 均高于未绝经组和对照组(P < 0.05)。绝经组和未绝经组舒张压(DBP)、 FPG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均高于对照组(P < 0.05); 而 3 组间总胆固醇(T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WBC、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NLR 与 HOMA-IR(rs=0.015)、 HbA1c (r=0.030) 无线性相关关系 (均 P > 0.05)。结论 NLR 对绝经期 T2DM 患者的炎症状态 及胰岛素抵抗 (IR) 水平有一定评估意义, 这可能与自主神经改变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肠癌患者血清中 microRNA-183 及胸苷激酶 1 的表达及意义
    王金亮 , 孟祥朝 , 张自立 , 李琦
    2017, 45 (1):  72-75.  doi: 10.11958/20161119
    摘要 ( 743 )   PDF(360KB) ( 4251 )  
    摘要:目的 检测结肠癌患者血清中 miRNA-183 及胸苷激酶 1 (TK1) 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结 肠癌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清标本各 52 例, 荧光定量 PCR 检测 miRNA-183 表达, 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 TK1 的表达, 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结肠癌患者血清 miR-183 的表达 相对升高 (P < 0.01); 中低分化腺癌者血清 miR-183 的表达量高于高分化腺癌 (P < 0.01); Ⅲ~Ⅳ期结肠癌者血清中 miR-183 的表达量高于Ⅰ~Ⅱ期(P < 0.01), 且在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表达较高(P < 0.01); 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 曲线显示, 以相对表达量 1.15 为临界点, 血清 miR-183 可能具有诊断结肠癌的价值, 其敏感度为 78.8%, 特异 度为 67.3%, 阳性预测值为 78.9%, 阴性预测值为 70.2%。结肠癌患者血清中 TK1 的表达也较正常对照组升高, 中低 分化腺癌高于高分化腺癌(P < 0.05), Ⅲ~Ⅳ期高于Ⅰ~Ⅱ期(P < 0.01)。血清中 miR-183 与 TK1 的表达呈正相关 (rs=0.692, P<0.01)。结论 血清中 miR-183 及 TK1 可能是早期结肠癌的诊断标志物, 并可用于判断肿瘤的恶性程 度及预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放置宫内节育器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影响 #br# #br#
    张爱丹
    2017, 45 (1):  76-78.  doi: 10.11958/20160669
    摘要 ( 646 )   PDF(304KB) ( 3335 )  
    摘要: 目的 探讨放置宫内节育器(IUD)是否增加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发生率。方法 选择 2014 年 1 月— 2015 年 12 月沈阳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继发性不孕患者 458 例为观察人群, 以既往使用 IUD、 取出后未孕的 246 例为 IUD 组, 无 IUD 使用史的 212 例为对照组。根据 2 组病史、 白带常规、 支原体 (UU)、 衣原体 (CT)、 盆腔 B 超及输 卵管造影(HSG)检查结果, 综合分析放置 IUD 是否增加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发生风险。结果 IUD 组输卵管阻塞者 较输卵管通畅者生殖道感染发生率高(盆腔炎: 32.6% vs. 15.7%; CT: 23.9% vs. 9.3%; UU: 42.8% vs. 18.5%; 阴道炎: 36.2% vs. 24.1%; 均 P<0.05)。IUD 组中, 输卵管阻塞占 56.1% (138/246), 对照组中输卵管阻塞占 63.7% (135/212), 2 组输卵管阻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2 组输卵管阻塞者的宫腔操作史和生殖道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宫腔操作史: 55.8% vs. 45.2%; 盆腔炎: 32.6% vs. 39.3%; 阴道炎: 36.2% vs. 34.1%; CT: 23.9% vs. 27.4%; UU: 42.8% vs. 40.7%; 均 P > 0.05)。结论 未发现放置 IUD 与输卵管阻塞存在必然联系, IUD 不增加输卵管阻塞的发生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拉法辛联合低剂量氨磺必利治疗重度#br# 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br# #br#
    杜建艳, 毛富强 , 左津淮
    2017, 45 (1):  79-82.  doi: 10.11958/20160044
    摘要 ( 1282 )   PDF(317KB) ( 3711 )  
    摘要: 目的 探讨文拉法辛联合低剂量氨磺必利治疗重度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 表法将 50 例重度抑郁症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 25 例, 分别给予文拉法辛和文拉法辛联合低剂量氨磺必利 治疗, 疗程均为 8 周, 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 1、 2、 4、 8 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及副反应量表 (TESS) 评定 疗效及不良反应。检测各个治疗时间段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 -18 水平。结果 治疗 2、 4、 8 周后研究 组 IL-18 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组 IL-18 水平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降 低; 分组与处理时间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2 组 HAMD 评分在治疗后均逐渐下降。研究组治疗后各时间点 HAMD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P<0.05); 对照组除治疗后 1 周外, 其余各治疗时间点均低于治疗前 (P<0.05)。组间比较, 治疗 前和治疗 1 周时 2 组 HAMD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 2、 4、 8 周后研究组 HAMD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分组与处理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P<0.05)。治疗 8 周后研究组总有效率 (96.0%) 高于对照组 (76.0%)。2 组不良反应均较少。结论 文拉法辛联合低剂量氨磺必利有助于提高治疗重度抑郁症的疗效, 安全性好, 可减轻炎症 反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脏层胸膜的病理改变
    叶蓁, 李月川, 王菁, 徐美林 , 张永祥
    2017, 45 (1):  83-86.  doi: 10.11958/20161522
    摘要 ( 917 )   PDF(609KB) ( 3601 )  
    摘要: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脏层胸膜的病理改变, 以及该改变与 COPD 气流受限的关 系。方法 选取 2014 年 5 月—2015 年 8 月于天津市胸科医院胸外科因肺部肿物, 行全肺叶或部分肺叶切除手术患 者 70 例。根据患者肺功能检查结果分为 COPD 组[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 /用力肺活量(FVC)<70%, 40 例] 与对照组 (FEV1/FVC≥70%, 30 例)。对手术所获取肺组织进行取材 (取材部位未被病变浸润, 距离病变区域>2 cm)、 制作组织切片, 使用弹力纤维染色法 (EVG) 进行染色; 显微镜下观察并计算 2 组脏层胸膜的厚度及弹力纤维所占比 例。结果 COPD 组标本取自肺上、 中叶 22 例, 肺下叶 18 例; 对照组取自肺上、 中叶 17 例, 肺下叶 13 例; 2 组间标 本获取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19, P > 0.05)。COPD 组脏层胸膜厚度及脏层胸膜中弹力纤维所占比例均小于 对照组 (均 P < 0.01)。2 组内肺上、 中叶脏层胸膜厚度均明显小于肺下叶 (P < 0.05), 但肺上、 中叶与肺下叶胸膜中弹 力纤维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脏层胸膜变薄, 弹力纤维减少是 COPD 患者呼气气流受限的原因之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技术交流
    应用自制声学观察装置监测食管运动功能的实验研究
    赵春山
    2017, 45 (1):  87-90.  doi: 10.11958/20161140
    摘要 ( 661 )   PDF(534KB) ( 3868 )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声波振荡器、 接收器及数字处理系统组建的声学观察装置对食管下括约肌(LES)运动的 实时监测作用。方法 通过将一种可发出 16 kHz 声波的微型振荡器固定在 LES 下方胃腔内, LES 上方食管腔放置 微型麦克风以接收振荡器发出的声音, 可以实现对 LES 开放和关闭动态变化进行监测。本研究应用专门设计的 LES 模拟器对此装置进行体外测试, 分别收集安静及嘈杂环境中 11 种不同 LES 闭合程度下的声波强度。在犬模型 上进行在体测试, 分别收集犬 LES 静息闭合 (A)、 内镜压迫开放 (B~C) 及再次闭合 (D) 状态下的声波强度。结果 在 体外测试中, LES 开放和闭合的程度由模拟器控制, 安静和嘈杂环境中, 16 kHz 频率时 LES 闭合程度与麦克风捕捉 到的信号强度均呈负相关(均 P<0.05)。在犬体内测试中, LES 的开放或关闭由胃镜机械控制, 而另一个内镜经十 二指肠开口插入, 经幽门进入胃内对 LES 运动进行实时观测。A~D 4 个时段麦克风探测到的平均声信号强度分别 是(-89.63±0.79) dB、(-84.74±0.97) dB、(-82.37±1.93) dB、(-89.86±0.75) dB。结论 声讯技术能够对 LES 进行动态 监测, 有潜力成为研究 LES 功能障碍疾病的有价值的微创检查技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诊断技术
    超声造影对乳腺癌肝转移小结节的诊断价值
    梁永平, 刘景萍, 王海霞, 张娟, 胡建, 宋倩, 冯华梅
    2017, 45 (1):  91-94.  doi: 10.11958/20161044
    摘要 ( 960 )   PDF(595KB) ( 3940 )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乳腺癌微小肝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 2015 年 7 月—2016 年 7 月在我院手术病理确诊为乳腺癌后常规超声检查怀疑肝转移的女性患者 92 例为研究对象, 每例研究对象选取 1 个 肝病灶进行 CEUS 检查。以穿刺病理结果为 “金标准” , 以良、 恶性符合率比较 CEUS 与穿刺病理的一致性。结果 在 92 例常规超声诊断疑似乳腺癌肝转移者中, 病理确诊为良性者 54 例, CEUS 均诊断为良性, 病理确诊为转移者 38 例, CEUS 诊断正确 36 例。CEUS 对乳腺癌肝转移诊断的敏感度为 94.74%(36/38)、 特异度为 100%(54/54)、 阳性预 测值为 100% (36/36)、 阴性预测值为 96.43% (54/56)。结论 CEUS 对乳腺癌微小肝转移灶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具有 临床实用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循证医学
    非体外循环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远期并发症比较的 Meta 分析 #br# #br#
    汪百川
    2017, 45 (1):  95-99.  doi: 10.11958/20150295
    摘要 ( 926 )   PDF(533KB) ( 4960 )  
    摘要: 目的 比较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OPCABG) 和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 (ONCABG) 的远期并 发症。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 万方、 维普、 PubMed、 EMBASE、 Cochrane 图书馆等数据库, 查找关于 OPCABG 和 ONCABG 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 按 Cochrane 系统评价方法, 对纳入的研究文献进行质量评价, 并提取有效数 据后采用 RevMan5.2 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 共纳入 9 个研究, 11 660 例患者, 其中 OPCABG 组 5 794 例, ONCABG 组 5 866 例。Meta 分析结果显示 2 组远期死亡率接近,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0, 95%CI: 0.94,~1.30, P=0.22); 远期心肌梗死率接近,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OR=0.90, 95%CI: 0.76~1.06, P=0.21); ONCABG 的远期血运重建 率低于 OPCABG (OR=1.41, 95%CI: 1.09~1.83, P=0.009); OPCABG 的远期脑卒中率低于 ONCABG (OR=0.75, 95%CI: 0.57~0.98, P=0.04)。结论 ONCABG 可有效降低患者远期血运重建的发生, 而 OPCABG 可有效降低患者远期脑卒 中的发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疾病修饰药物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张超, 王春阳, 韩滨, 杨春生, 杨丽
    2017, 45 (1):  100-103.  doi: 10.11958/20161120
    摘要 ( 947 )   PDF(338KB) ( 4138 )  
    摘要: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NMOSD)是以视神经和脊髓炎性脱髓鞘损害伴轴索变性坏死为特征的中枢神经 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 具有高复发率和高致残性的特点。近年来, 随着对 NMOSD 发病机制的研究深入, 相关的免疫 治疗方法也得到迅速发展。这些免疫治疗策略统称为疾病修饰治疗, 用以改善疾病的进程和转归。本文就 NMOSD 的最新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以期指导临床中选择和应用疾病修饰药物 (DMD)。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FBLN-5 在肿瘤形成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安冬, 杨军红, 宋晓萌
    2017, 45 (1):  104-108.  doi: 10.11958/20160855
    摘要 ( 905 )   PDF(1540KB) ( 4255 )  
    摘要: Fibulin 蛋白家族广泛存在于细胞外基质, 对基底膜的形成、 维持以及弹性纤维和疏松结缔组织的稳定都 有着重要作用。Fibulin-5 (FBLN-5) 是 Fibulin 蛋白家族成员之一, 在细胞的结构组成以及信号介导等方面都不可或 缺, 其缺失能够引起如内脏器官畸形等多种疾病的发生。目前研究认为, FBLN-5 表达水平的变化与肺癌等多种肿 瘤的发生相关, 并能够影响肿瘤的增殖、 侵袭及预后进展, 因此有可能成为肿瘤诊断新的分子标志物。本文对 FBLN-5 的生物学特性与功能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甲状腺激素通过 sirtuins 影响线粒体心肌 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徐启耀, 张梅
    2017, 45 (1):  108-112.  doi: 10.11958/20161148
    摘要 ( 668 )   PDF(338KB) ( 4374 )  
    摘要: 国内外研究证实甲状腺激素 (TH)、 线粒体对心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去乙酰化酶类 sirtuins(SIRTs) 的 部分亚型也能够通过线粒体实现心肌保护作用, 如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 改善病理性心肌肥厚、 改善心衰等。SIRTs 可能通过抑制线粒体膜通道转变孔开放、 抑制线粒体外膜通透性增加、 维持线粒体形态调节平衡、 促进线粒体的生 物合成以及维持受损线粒体的自噬功能而起到心肌保护作用。同时, TH 与 SIRTs 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目前, 线 粒体在细胞凋亡、 坏死中的作用以及对细胞的保护作用也越来越受关注。本文就 SIRTs 如何通过线粒体实现心肌保 护作用及 TH 与 SIRTs 的相互作用对线粒体心肌保护作用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