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期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细胞与分子生物学
    MCP-1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过表达\沉默后相关信号通路研究
    宋恩,李光第,周如丹,赵学凌
    2014, 42 (11):  1057-1061 . 
    摘要 ( 619 )   PDF(870KB) ( 3104 )  

    【摘要】  目的  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过表达/沉默后相关信号通路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  方法  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行免疫荧光、免疫共沉淀检测,构建人MCP-1细胞系过表达/沉默载体,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人MCP-1细胞系过表达/沉默后转录谱变化并行生物信息技术分析。  结果  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构建人MCP-1过表达/干扰载体MCP-1-pCDH-GFP/ MCP-1-LMP shRNAmir1经病毒转染后感染HUVECs;基因芯片检测发现与正常细胞相比,过表达载体MCP-1-pCDH-GFP转染细胞有18条信号通路下调,7条信号通路上调;干扰载体MCP-1-LMP shRNAmir1转染细胞有60条信号通路下调,15条信号通路上调。  结论  MCP-1转染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后相关信号通路为深静脉血栓疾病分子层面研究提供新的思路,MCP-1可能在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DF-1/CXCR4对大肠癌细胞株SW480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及意义
    袁丽倩1,郑淑芳2
    2014, 42 (11):  1062-1065 . 
    摘要 ( 586 )   PDF(381KB) ( 2899 )  

    【摘要】  目的  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其特异性受体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对大肠癌细胞SW480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及意义。  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大肠癌细胞SW480分为对照组(未经任何处理)、SDF-1组(加入100μg/L SDF-1)、SDF-1+AMD3100混合组(向细胞中加入1mg/L AMD3100,孵育2h后加入100μg/LSDF-1)、AMD3100组(加入1mg/L AMD3100)。免疫组化法检测SW480细胞中CXCR4蛋白表达情况;RT-PCR法检测SW480细胞中CXCR4mRNA的表达情况,以及外源性SDF-1和AMD3100作用后CXCR4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MTT增殖实验、Transwell迁移及侵袭实验分别检测SDF-1以及AMD3100对SW480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结果  SW480细胞中CXCR4蛋白呈阳性表达(阳性率80%)。SW480细胞中有CXCR4mRNA的表达,100μg/LSDF-1促使CXCR4mRNA表达水平进一步上调,且能被1mg/L AMD3100阻断。SDF-1组细胞增殖活性(0.847±0.039)高于对照组(0.624±0.011)和SDF-1+AMD3100混合组(0.607±0.016),AMD3100组(0.456±0.032)低于对照组和SDF-1+AMD3100混合组(F=108.030,P<0.05)。Transwell小室迁移及侵袭实验中SDF-1组穿膜细胞数(个:98.7±5.8、33.7±6.2)均多于对照组(21.0±2.2、6.1±2.3)、SDF-1+AMD3100混合组(18.5±8.4、8.5±2.8)和AMD3100组(12.1±3.2、2.1±1.0),后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SDF-1/CXCR4生物轴可促进大肠癌细胞SW480的增殖、迁移及侵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EGFL-7的表达及氨基胍和Baicalein对其的干预作用
    王琼,李惠勉
    2014, 42 (11):  1066-1068 . 
    摘要 ( 553 )   PDF(308KB) ( 2896 )  

    【摘要】  目的  研究人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蛋白-7(EGFL-7)因子在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以及氨基胍、Baicalein干预后对其影响。  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氨基胍组、Baicalein组4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饮食喂养;糖尿病组、氨基胍组、Baicalein组采用高脂高糖饮食联合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氨基胍组、Baicalein组分别给予氨基胍溶液、Baicalein溶液灌胃,剂量均为150mg/(kg·d),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6周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EGFL-7的表达。  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法及蛋白免疫印迹法均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氨基胍组及Baicalein组EGFL-7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与糖尿病组比较,氨基胍组、Baicalein组EGFL7表达明显降低(P<0.01),Baicalein组与氨基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EGFL-7可能参与糖尿病大鼠脑血管增生与重塑,氨基胍、Baicalein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其血管增生,其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EGFL-7表达来实现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DF-1对糖尿病外周血EPCs功能影响及PI3K/AKT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
    黎金凤,林安华,邓颖,霍亚南,刘精东,吴明斌,王晨秀
    2014, 42 (11):  1069-1072 . 
    摘要 ( 490 )   PDF(373KB) ( 2832 )  

    【摘要】  目的  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对糖尿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功能的影响,探讨SDF-1对EPCs的影响是否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方法  采集糖尿病患者(DM组)和健康对照者(HC组)外周血30mL,提取并培养EPCs。(1)SDF-1干预组加入100 μg/L SDF-1培养液,非干预组加入EGM-2MV培养基,采用Boyden小室和体外血管生成试剂盒观察EPCs的迁移和体外血管生成能力。(2)将培养的EPCs分为空白对照组、1μg/L SDF-1组、10μg/L SDF-1组、100μg/LSDF-1组、单纯AMD3100组及100μg/L SDF-1+AMD3100组,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EPCs中AKT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1)无SDF-1干预时,DM组EPCs迁移和血管形成能力低于HC组,SDF-1干预后,2组的EPCs迁移和血管形成能力均较干预前增强,但DM组增强的幅度高于HC组。(2)同一浓度下,DM组的AKT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HC组(均P<0.01)。无论是DM组还是HC组,AKT蛋白的表达均随着加入SDF-1浓度的增加而呈递增趋势(P<0.05);100μg/L SDF-1+AMD3100组AKT蛋白的表达水平较100μg/L SDF-1组明显降低(P<0.05)。  结论   SDF-1可增强外周血EPCs迁移和血管形成能力,对糖尿病患者效果更为明显,且SDF-1对EPCs的影响与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验研究
    利多卡因对背根节神经元诱发簇放电的影响及机制
    孙涛1,2,宋英3,雷振4
    2014, 42 (11):  1073-1075 . 
    摘要 ( 498 )   PDF(486KB) ( 2786 )  

    【摘要】  目的   探讨低浓度利多卡因对慢性背根节压迫(CCD)模型大鼠背根节(DRG)神经元诱发簇放电(EB的影响及电流机制。   方法   24 SD 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 CCD 组, 每组 12 只。 CCD 组用小钢柱在左侧腰 45 根节行慢性压迫, 正常对照组未做任何处理。 应用在体细胞内技术记录 2 组大鼠 EB 放电的发生率及利多卡因对阈下膜电位振荡的影响, 用离体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不同浓度利多卡因对持续性钠电流(INaP)的影响。   结果   CCDEB 发生率增高, 达 45.97%57/124), 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6.810, P<0.01); DRG 局部给予低浓度(50 μmol/L)利多卡因抑制 INaP, 致阈下膜电位振荡幅度抑制, 进而影响 EB 发生。  结论 低浓度利多卡因通过阻断 INaP抑制 EB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丝素蛋白支架复合兔髓核细胞体内初步构建组织工程髓核的实验研究
    赵家宁1 ,徐宝山2 ,曾超1 ,杨强3 ,马信龙2 ,张春秋4 ,李秀兰5 ,张扬2
    2014, 42 (11):  1076-1079 . 
    摘要 ( 485 )   PDF(492KB) ( 3190 )  

    【摘要】 目的   探讨新型丝素蛋白多孔支架复合经 PKH26 标记的兔髓核细胞初步构建组织工程髓核的可行性。 方法   消化分离兔髓核细胞, 培养获取 P1 代细胞, 对 P1 代髓核细胞行番红 O 以及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PKH26 标记兔髓核细胞, MTT 法检测标记前后髓核细胞增殖情况, 将标记后的细胞接种支架, 体外培养 4 d 后,将细胞-支架复合物植入裸鼠皮下, 体内培养 12 周后, 进行活体荧光成像技术检测、HE 染色、甲苯胺蓝染色、番红 O染色和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    P1 代髓核细胞番红 O 染色阳性, 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 标记后细胞荧光强度分布均匀, 标记前后髓核细胞光密度(O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活体成像技术显示裸鼠皮下植入的细胞-支架复合体呈现强烈荧光; HE 染色见多孔支架内壁有大量髓核细胞填满并分泌大量细胞外基质; 甲苯胺蓝染色、番红 O 染色及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均呈阳性, 细胞周围大量细胞外基质分泌。   结论   以新型丝素蛋白多孔支架复合兔髓核细胞经体内培养形成的类髓核样组织, 可用于组织工程化髓核的构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芪多糖诱导的树突状细胞疫苗对S180荷瘤小鼠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影响
    荆雪宁1 ,邱波2 ,武继彪1 ,战文翔1
    2014, 42 (11):  1080-1083 . 
    摘要 ( 472 )   PDF(347KB) ( 2990 )  

    【摘要】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诱导成熟的树突状细胞(DC)肿瘤疫苗对 S180 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及作用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骨髓来源的 DC, 加入黄芪多糖诱导成熟, 以 S180 肿瘤抗原致敏获得 DC 肿瘤疫苗。 建立S180 荷瘤小鼠模型, 分为模型组、环磷酰胺组、黄芪多糖组、细胞因子组, 在荷瘤第 5 天和第 10 天分别给予相应治疗。 荷瘤第 12 天摘取肿瘤组织、胸腺、脾脏称质量, 计算抑瘤率、胸腺指数、脾脏指数;ELISA 法检测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4、干扰素(IFN水平。   结果   黄芪多糖组、细胞因子组的抑瘤率高于环磷酰胺组(64.25%64.10% vs
    35.11%), 胸腺指数高于环磷酰胺组(1.69±0.261.74±0.38 vs 1.45±0.22), 脾脏指数高于环磷酰胺组(5.44±0.765.31±0.81 vs 3.54±0.52)IL-4 水平(ng/L)低于环磷酰胺组(15.66±2.5714.72±4.84 vs 23.95±6.07), IFN-γ水平(ng/L)高于环磷酰胺组(16.54±3.7117.20±2.03 vs 10.37±2.19),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黄芪多糖诱导的 DC 疫苗可有效发挥抑瘤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荷瘤小鼠胸腺指数与脾脏指数, 调节细胞因子表达, 促进 Th1/Th2 失衡向 Th1 细胞占优势的细胞免疫偏移, 增强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功能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鞘内注射阿片药物复合纳洛酮对切口痛大鼠痛行为学及血浆胃动素的影响
    赵军1 ,高宝柱1 ,郑宝森2 ,曹君利3
    2014, 42 (11):  1084-1087 . 
    摘要 ( 490 )   PDF(323KB) ( 2983 )  
    【摘要】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吗啡、芬太尼复合小剂量纳洛酮对切口痛大鼠痛行为学及血浆胃动素(MTL)的影响。   方法   取鞘内置管成功的健康雄性 SD 大鼠 72 只, 随机分为 6 组(n=12): 生理盐水(NS)组, 切口痛(P)组, 吗啡5 μg/kg)+芬太尼(0.25 μg/kg)组(MFP 组), 吗啡+芬太尼+纳洛酮 10.2 ng/kg)、21 ng/kg)、35 ng/kg)组(MFPN123 组)。 后 5 组行足跖肌切口。 各组取其中 6 只于鞘内置管前 24 hT0)、造模前 24 hT1)、术后 1 hT2)、3 hT3)、6 hT4)、24 hT5)、48 hT6)、72 hT7)检测机械缩足阈值(PWMT)与热缩足反射潜伏期(PWTL), 剩余 6 只于术后 6h 即刻断头处死, 取血浆以 ELISA 法检测 MTL 浓度。  结果 MFPN2 组与 NS 组各时点 PWMT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与 NS 组相比, T2T5 时点 PWTL 上调(P<0.05), 其余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组、MFPN3 组与 NS 组比较,T2T3T4 时点 PWMTPWTL 显著下调(P<0.05)。 而 MFPN3 组与 P 组比较, T6 时点 PWMT T3T4 时点 PWTL下调更为显著(P < 0.05)。 PMFPMFPN1MFPN3 组与 NS 组比较, 术后 6 h MTL 表达下调(P < 0.05)。 而 MFPN2NS MTL 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鞘内注射 1 ng/kg 纳洛酮抑制了吗啡+芬太尼对切口痛大鼠血浆MTL 表达的影响, 并能上调大鼠热辐射痛阈值, 增强了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婴幼儿合并轻度上呼吸道感染择期手术全麻的安全性
    王义1 ,2 ,唐春春1 ,2 ,任娟娟1 ,2 ,李娟1 ,2 ,张超1 ,2 ,朱昭琼1 ,2
    2014, 42 (11):  1088-1090 . 
    摘要 ( 564 )   PDF(321KB) ( 2942 )  

    【摘要】   目的   评估合并轻度上呼吸道感染(URI)的婴幼儿实施全身麻醉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方法   择期手术插管全身麻醉婴幼儿 169 例, 年龄 20 d36 个月 、性别不限、ASA 分级级。 根据术前是否出现上感症状, 将其分为 URI 组(n=41)和非 URI 组(n=128)。 观察并记录患儿一般情况, 手术期、术后呼吸系统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12 组间比较: 与非 URI 组相比, URI 组在手术期屏气的发生率较高, 咳嗽、多痰、血氧饱和度(SpO2)<0.95、发热、舌后坠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组手术期均无发热。 URI 组术后多痰的发生率较高, 咳嗽、SpO20.95、发热、舌后坠、屏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组在手术期和术后均未发生喉痉挛与支气管痉挛。(2)手术期-术后比较: 与手术期相比, 非 URI 组术后咳嗽、发热的发生率增高, SpO20.95、舌后坠的发生率降低; URI 组术后发热的发生率增高, SpO20.95、屏气发生率降低, 其余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合并轻度 URI 的婴幼儿在周密的术前评估与谨慎的术中管理下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是可行并且相对安全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牛奶中高分子量蛋白致敏作用的初步研究
    侯丽英
    2014, 42 (11):  1091-1093 . 
    摘要 ( 642 )   PDF(346KB) ( 2902 )  

    【摘要】 目的 探讨牛奶中高分子质量蛋白在牛奶过敏过程中的致敏作用。 方法 选取牛奶过敏患者血清 30例, 皮肤点刺试验阳性, 血清特异性 IgEsIgE)检测结果均为阳性且≥1+。 健康对照血清 1 例, 血清 sIgE 检测阴性,无过敏史。 空腹采血, 收集血清于-20 ℃冻存备用。 利用 Sephadex G200 凝胶层析获得牛奶高分子质量蛋白, 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tern blot)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高分子质量蛋白与牛奶过敏患者血清 sIgE 的结合活性。 结果 SDS-PAGE 显示 Sephadex G200 凝胶层析纯化得到的高分子质量蛋白主要包括 3 条带, 分子质量约为6780 160 ku, 推断其可能是牛血清白蛋白、乳铁蛋白和免疫球蛋白。 经 Western blot 分析, 3 种高分子质量蛋白与牛奶过敏患者血清均能反应, 并且在 67 ku 附近条带最明显。 经 ELISA 分析, 高分子质量蛋白与牛奶过敏患者血清的阳性反应率比β-乳球蛋白略高(分别是 46.7%43.3%)。 结论 牛奶中高分子质量蛋白组分能够诱导特异性抗体产生, 这些组分在牛奶过敏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致敏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醛固酮与妊娠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李利平
    2014, 42 (11):  1094-1096 . 
    摘要 ( 520 )   PDF(260KB) ( 3059 )  

    摘要】 目的 探讨妊娠时醛固酮变化与妊娠糖尿病(GDM)的关系。 方法 依试验结果随机筛选出妊娠糖尿病(GDM)组、妊娠糖耐量正常(NGT)组和对照组, 各 20 例。 计算孕前体质量指数(BMI); 糖耐量试验时同时检测空腹血糖(FBG)、血脂、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 HOMA-IR 指数, 测定立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SS), 记录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ATⅡ)、醛固酮(ALD)。 结果 GDM 组醛固酮水平明显高于 NGT 组和对照组(pmol/L1 130.15±135.45 vs 1 053.98±108.86 vs 544.31±127.97), 醛固酮与 FBG1 hPBG2 hPBGFinsHOMA-IRTG 呈正相关(r 分别为 0.6580.7010.6520.7570.7130.429P0.05), 与 HDL-C 呈负相关(r=-0.267,P=0.039)。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醛固酮为 GDM 的危险因素。 结论 妊娠时 RASS 系统的过度激活与 GDM 的发生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皮质发育畸形术前定位致痫灶的静息态功能MRI初步研究
    赵博峰1 ,纪东旭1 ,杨卫东2 ,陈旨娟2 ,毓青3 ,蔡丽4 ,尹建忠1
    2014, 42 (11):  1097-1099 . 
    摘要 ( 517 )   PDF(360KB) ( 2940 )  

    【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局部一致性(ReHo)、低频振幅(ALFF)和低频振幅分数(fALFF)的静息态功能 MRIRS-fMRI)是否具有术前定位皮质发育畸形(MCD)患者致 灶的能力。 方法 MCD 患者 10 例行 RS-fMRI 检查, 静息态数据经预处理和分析后得到的 ReHoALFF fALFF 激活图, 与视频脑电图(VEE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MRI 及综合评估的致 灶结果比较。 比较患者术后结果与静息态异常激活图结果。 结果 RS-fMRI 致 灶定位结果分别与 6 VEEG8 PET6 MRI 以及 7 例最终综合评估的致 灶定位结果一致。 6 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包括 2 MRI 检查阴性)均发现异常的局部激活图, 术后经病理证实为皮质发育畸形(2 例灰质异位和 4
    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 结论 基于 ReHoALFF fALFF 分析方法的 RS-fMRI 具有定位 MCD 患者致 灶的能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自身免疫甲状腺病血清TSAb及TSBAb检测临床意义探讨
    何娟1 ,刘戈力2 ,刘婷婷1 ,杨箐岩2 ,郑荣秀2
    2014, 42 (11):  1100-1102 . 
    摘要 ( 554 )   PDF(256KB) ( 3073 )  

    【摘要】 目的 探讨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刺激性抗体(TSAb), 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刺激阻断性抗体(TSBAb)在儿Graves 病(GD)、桥本甲状腺炎(HT)诊治过程中的临床价值与意义。 方法 88 例治疗时间小于 6 个月的自身免疫甲状腺病(AITD)儿童分为 GD 55 例(GD 组)和 HT 33 例(HT 组), 选择同期健康儿童 38 例(正常组)作为对照。 分别用人血清 TSAb TSBAb ELISA 试剂盒检测 3 组血清 TSAbTSBAb 的水平, 比较 3 组血清 TSAbTSBAb 的差异,并分析血清 TSAbTSBAb 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超敏促甲状
    腺素(TSH)的关系。 结果 GD 组血清 TSAb 水平高于 HT 组和正常组(均 P<0.05);HT 组血清 TSBAb 水平高于正常组(P < 0.05); 血清 TSAb TSBAb 无相关性(P>0.05), 血清 TSAbTSBAb FT3FT4TSH 均无相关性( 均 P >0.05)。 结论 TSAbTSBAb 分别与儿童 GDHT 的发病密切相关, 在 GD HT 的诊断和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外排泵基因型的检测
    孙静娜
    2014, 42 (11):  1103-1105 . 
    摘要 ( 523 )   PDF(339KB) ( 2994 )  

    【摘要】 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并检测其外排泵基因型。 方法 统计 96 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 用 Kirby-Bauer 法检测 96 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 15 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 并用 PCR扩增进行外排泵基因的检测。 结果 96 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54.2%)和呼吸内科18.8%); 对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 70%以上; 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的52 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检测到 adeBadeRadeSadeJadeEabeM 基因分别有 18 株(34.62%)、 16 30.77%)、18 株(34.62%)、18 株(34.62%)、0 株、18 株(34.62%); 分布在呼吸内科的 18 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检测到 adeBadeRadeSadeJadeEabeM 基因分别有 9 株、8 株、8 株、8 株、0 株、8 株。 结论 外排泵基因是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和呼吸内科的鲍曼不动杆菌发生多重耐药的重要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研究
    肠内营养时机对老年重型颅脑疾病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
    刘瑞东
    2014, 42 (11):  1106-1108 . 
    摘要 ( 538 )   PDF(340KB) ( 2849 )  

    摘要】 目的 研究老年重型颅脑疾病术后开始建立肠内营养的最佳时机。 方法 81 例老年重型颅脑疾病患者分为 ABC 组, 分别于手术后 24 h2548 h4972 h 开始建立肠内营养支持, 分别监测血清生化指标、并发症和 GCS 评分的变化。 结果 术后血清生化指标变化: B 组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较 AC 组增高, AB 组淋巴细胞总数较 C 组明显增高(P0.05)。 并发症方面: 术后 7 dB 组腹泻发生比例少于 A (3.6% vs 26.9%), 应激性溃疡比例少于 C (0 vs 22.2%);术后 14 dB 组肺感染发生比例少于 A (10.7% vs 38.5%), 应激性溃疡比例少于 C
    (3.6% vs 25.9%)。 术后 14 dB GCS 评分高于 AC (10.2±1.3 vs 9.5±1.2 vs 9.4±1.2,P0.05)结论 对老年重型颅脑疾病患者于手术后 2548 h 内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更能满足营养及代谢支持的需要, 减少并发症, 有利于患者意识水平的恢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ET-CT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精确放疗计划的影响
    张芳
    2014, 42 (11):  1109-1111 . 
    摘要 ( 511 )   PDF(287KB) ( 2842 )  

    【摘要】 目的 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靶区勾画及放疗计划的影响。 方法 30 例确诊的 NSCLC 患者进行 PET-CT 扫描, 分别以 CT 图像和 PET-CT 图像勾画肿瘤靶区GTV)并以相同参数制定放疗计划, 比较 2 套计划 GTV、计划靶区(PTV)和周围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变化。 结果 30 例患者中 PET-CT 融合图像上勾画的 GTV 及其相应 PTV 体积增大者有 8 例, 体积减小有 22 例。 PET-CT 图像改变了常规 CT 图像勾画的 GTV PTV 大小, 但在 PlanPET-CTPlanCT中的 VGTVVPTV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与
    Planct比较, PlanPET-CT双肺 V20降低(P<0.05), 双肺 V30、平均全肺受照射剂量(MLD)及脊髓、食管、心脏的相关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应用 PET-CT 勾画靶区可减少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有利于提高靶区剂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与 冠心病关系的初步研究
    董军1 ,姜华2 ,陈树涛3
    2014, 42 (11):  1112-1113 . 
    摘要 ( 465 )   PDF(246KB) ( 2877 )  

    【摘要】 目的 研究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IL-10 等与冠心病(CHD)发病的关系。 方法 选取冠心病患者 628 例, 同期经冠脉造影证实冠脉无狭窄的非冠心病患者 540 例为对照组, 记录患者的资料, 包括年龄、体质指数(BMI)、血糖(Glu)、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 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 IL-6IL-10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 CHD BMILDL-CTG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而 HDL-C 水平低于对照组(均 P<0.05)。 CHD 组血清 IL-6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而 IL-10 低于对照组(均 P<0.05)。 结论 血清 IL-6TNF-α参与了 CHD 的发生。 血清 IL-10有抑制炎症作用, 可能对血管有保护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红细胞参数和血浆蛋白对脑梗死早期进展及预后的影响
    陆卉
    2014, 42 (11):  1114-1117 . 
    摘要 ( 441 )   PDF(319KB) ( 2885 )  

    【 摘要】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及血浆白蛋白水平对脑梗死进展、预后及再发的影响。 分析 105 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 将病情在早期呈逐渐进展或阶梯式加重的患者归为进展型卒中组, 其余归为完全型卒中组; 根据脑梗死发生 3 个月 、18 个月后 mRS 评分情况分为短期和远期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 以 18个月内是否再发脑梗死分再发组和未再发组。 比较不同分组情况下患者的红细胞参数和血浆蛋白水平。 结果 展型卒中组较完全型卒中组平均红细胞体积(fL85.92±4.50 vs 83.79±4.64t=2.164P < 0.05)、红细胞分布宽度(fL13.50±2.45 vs 11.90±2.90t=2.694P < 0.01)和球蛋白(g/L 27.46±4.33 vs 24.79±4.03t=3.029P < 0.01)高, 白蛋白低g/L 39.00±3.86 vs 42.89±4.45t=4.242P < 0.01),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高红细胞分布宽度、低白蛋白水平是进展型卒中的危险因素; 短期预后不良组红细胞分布宽度高于预后良好组(fL13.90±2.45 vs 12.00±2.12t=2.905P < 0.01);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脑梗死 3 个月 、18 个月后 mRS 评分正相关(P < 0.01)结论 高红细胞分布宽度和低白蛋白的脑梗死患者进展型卒中发生率增加, 红细胞分布宽度对预测脑梗死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研究
    下颌第 2 恒磨牙 C 型根管发生率及其一次性根管治疗的疗效研究
    谭小兵,徐静舒,肖艳
    2014, 42 (11):  1118-1120 . 
    摘要 ( 437 )   PDF(340KB) ( 3054 )  

    【摘要】 目的 研究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患者下颌第 2 恒磨牙 C 型根管的发生率并比较其一次性或两次性根管治疗的成功率。 方法 选取本院口腔内科就诊患者 260 例下颌第 2 恒磨牙, X 线牙片和临床检查分析 C 型根管及各型发生率; C 型根管患牙随机分为 AB 2 组, 分别进行一次性和两次性根管治疗, 6 个月后比较 2 组成功率。 260 例中有 80 例为 C 型根管, 发生率为 30.77%; 术前 X 线检查发现 2 组患牙共有25 例(31.25%), 32例(40%), 23 例(28.75%); 改良 Melton 分类法发现 C1 17 例(21.25%)、C2 39 例(48.75%)、C3a 13 16.25%)、C3b 11 例(13.75%), C4 0 例; 术后 6 个月 A 组成功率为 78.94%30/38), B 组成功率为 81.08%30/37), 2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我院患者下颌第 2 恒磨牙 C 型根管较常见, 一次性根管治疗可用于下颌第 2 恒磨牙C 型根管系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分析
    王承承1 ,孙晓玲2 ,吴长利3
    2014, 42 (11):  1121-1123 . 
    摘要 ( 464 )   PDF(263KB) ( 2931 )  

    【摘要】 目的 分析比较经尿道电切术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 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 74 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资料, 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38 例(A 组), 术后给予静脉化疗。 经尿道电切术 36 例(B 组), 术后给予静脉、膀胱灌注化疗。 所有患者平均随访 615~91)个月 , 对 2 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累积住院时间、肿瘤复发率、5 年存活率等进行比较。 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采用 Log-rank 因素和 Cox 多因素分析。 结果 B 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累积住院时间少于 A 组(P < 0.01), 2 组复发率及 5 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5 cm T3 期是患者 5 年无复发生存率和 5 年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 多因素分析显示, 肿瘤直径≥5 cmRR=3.687, 95%CI:1.913~7.105, P0.001)是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T3 期(RR=3.325, 95%CI:1.437~7.695, P=0.005)、肿瘤直径≥5 cmRR=5.017, 95%CI:2.440~10.317, P=0.002是影响患者 5 年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 结论 经尿道电切术联合辅助静脉、膀胱灌注化疗可用于浸润性膀胱癌的患者。 肿瘤直径≥5 cm、T3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前 3 种处理输卵管积液方法的比较
    鲁景元,徐文健
    2014, 42 (11):  1124-1126 . 
    摘要 ( 682 )   PDF(415KB) ( 3051 )  

    【摘要】 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IVF-ET)前输卵管积液的 3 种不同处理方式对 IVF-ET 结局的影响。 方法 回顾分析 2011 1 月—2013 12 月因输卵管因素不孕(输卵管积液)而接受 IVF-ET 治疗的 731 个治疗周期的资料。 按移植前输卵管积液的处理方式分为 4 组: 输卵管介入栓塞组(栓塞组), 共 257 个治疗周期; 腹腔镜输卵管伞端造口组(造口组): 共 193 个治疗周期; 腹腔镜输卵管切除组(切除组): 共 198 个治疗周期; 对照组, 即移植前未针对输卵管积液做任何处理, 共 83 个治疗周期。 结果 在控制性超排卵主要指标(窦卵泡数、促性腺激素用量、获卵数)比较中, 栓塞组、造口组及对照组均优于切除组; 在 IVF-ET 主要指标(胚胎植入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比较中, 栓塞组、切除组优于造口组, 而造口组又优于对照组; 在输卵管妊娠率比较中, 则是栓塞组、切除组最低,造口组次之, 对照组最高。 结论 移植前针对输卵管积液的 3 种处理方法均对 IVF-ET 的结局有积极影响, 其中输卵管介入栓塞术与其他 2 种方法相比有一定优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诊断技术
    TI-RADS分级对不同年龄甲状腺结节的诊断研究
    张坦1 ,2 ,张晟1 ,2 ,忻晓洁1 ,2 ,王晓庆1 ,2 ,杨凡1 ,2
    2014, 42 (11):  1127-1129 . 
    摘要 ( 610 )   PDF(296KB) ( 3073 )  

    【摘要】 目的 探讨甲状腺超声影像和数据报告系统(TI-RADS)分级在诊断不同年龄甲状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 527 例甲状腺结节患者, 按年龄段分为 4 组(2635 岁组、3645 岁组、4655 岁组、5665 组), 采用 TI-RADS 4 个年龄组的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分级, 并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 结果 TI-RADS 分级对低年龄组(2635 岁组和 3645 岁组)结节患者的诊断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正确率均高于 90%; 对 4655 岁组的阳性预测值为 81.5%, 阴性预测值为 87.5%, 正确率为 81.9%; 对 5665 岁组的阳性预测值为 76.6%, 阴性预测值88.8%, 正确率为 77.9%TI-RADS 系统对 5665 岁甲状腺结节患者的诊断率低于其他年龄分组。 结论 TIRADS 分级方法受年龄因素的影响, 对高年龄组的诊断率低于低年龄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频线阵探头联合腔内凸阵探头诊断颈内动脉闭塞的临床价值
    姜薇
    2014, 42 (11):  1130-1131 . 
    摘要 ( 721 )   PDF(662KB) ( 2942 )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高频线阵探头与腔内凸阵探头联合应用诊断颈内动脉闭塞的临床价值, 提高超声诊断的准确率。 方法 490 例临床怀疑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先以高频探头筛查出可疑颈内动脉闭塞患者, 再以腔内凸阵探头进行复检, 对比观察 2 种探头的检测结果。 结果 高频线阵探头筛查出可疑颈内动脉闭塞患者 68 例, 经腔内凸阵探头复检, 诊断颈内动脉闭塞者 42 例, 颈内动脉重度狭窄者 19 例, 颈内动脉走行深在迂曲无明显狭窄者 7 例。 结论 腔内凸阵探头可作为颈内动脉检查的有效补充手段, 与高频线阵探头联合应用, 能够更准确地诊断颈内动脉闭塞及狭窄的程度和范围, 减少误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药物临床观察
    腺苷及其受体激动剂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IL-18影响的研究
    李永辉,张寰
    2014, 42 (11):  1132-1134 . 
    摘要 ( 508 )   PDF(295KB) ( 2831 )  
     【摘要】 目的 观察腺苷及腺苷受体激动剂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白介素(IL-18 的影响, 探讨腺苷受体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选取 15 UAP 患者(UAP 组)及 15 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 采用腺苷及腺苷受体激动剂干预全血标本,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 IL-18结果 低浓度腺苷(1100 μmol/L)UAP IL-18表达有增强效应, 高浓度(1 mmol/L)有抑制效应。 腺苷 A1 受体激动剂与 A3 受体激动剂对 IL-18 表达有增强效应, 而腺苷 A2a受体激动剂对 IL-18 表达有抑制效应, 腺苷 A2b受体激动剂对 IL-18 表达未见明显效应。 结论 腺苷在低浓度时对 UAP 患者 IL-18 的表达有促进作用, 可能通过腺苷 A1 A3受体发挥效应;高浓度时有抑制作用, 可能通过腺A2a受体发挥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血管舒张剂刺激磷蛋白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马萍1 ,马巧红2 ,刘志军1 ,仇玉民1 ,徐清斌1
    2014, 42 (11):  1135-1137 . 
    摘要 ( 524 )   PDF(291KB) ( 3029 )  

    【摘要】  目的   通过检测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VASP)磷酸化水平, 评价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前后血小板活性的变化和对氯吡格雷的反应性。   方法   选取正常对照组 28 例, 不予药物干预;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CSA95例, 将其随机分为 A48 例)、B47 例)组, 分别给予氯吡格雷 75 mg/d150 mg/d; 非 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ACS67 例, 首次均给予 300 mg 负荷量氯吡格雷, 此后随机分为 C33 例)、D34 例)组, 分别序贯给予氯吡格75 mg/d150 mg/d。 分别于服用氯吡格雷前、服用负荷剂量氯吡格雷 24 h、服用氯吡格雷第 5 天,取肘静脉血用 ELISA 法测定血清 VASP 磷酸化水平。  结果   服药前, ABCD 组血清 VASP 磷酸化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 服药后 5 d:(1AB 组血清 VASP 磷酸化水平较服药前无明显变化(P0.05);(2CD 组服用负荷量氯吡格24 h 及服用维持量第 5 天血清 VASP 磷酸化水平均较服药前明显升高(均 P0.05), CD 组服药后两组间血清VASP 磷酸化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 VASP 磷酸化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 氯吡格雷可提高非 ST 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 VASP 磷酸化水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Apelin-13最新研究进展
    符婉1 ,田绍文2 ,游咏1
    2014, 42 (11):  1138-1140 . 
    摘要 ( 1030 )   PDF(526KB) ( 3128 )  
    Apelin是由77个氨基酸构成的多肽,含有多种活性形式,其受体是血管紧张素样的孤儿G蛋白偶联受体——APJ。Apelin-13是含有13个氨基酸的短肽,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是人体血液中常见的apelin亚型之一。Apelin-13在外周组织和中枢系统中都有表达,具有不同的生物功能和作用。已有研究显示apelin-13参与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等病理生理过程,具有调控细胞增值、自噬、氧化应激和凋亡的作用,故apelin-13的研究也将促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本文综述了apelin-13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肿瘤坏死因子α在多发性硬化及髓鞘再生中的研究进展
    雷旭丹,徐菲,李玉皓
    2014, 42 (11):  1141-1143 . 
    摘要 ( 453 )   PDF(275KB) ( 2911 )  
    肿瘤坏死因子(TNF-α)是一种多向性细胞因子,存在可溶性和跨膜两种形式,分别结合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和TNFR2来发挥功能。近年来研究发现,TNF-α/TNFR通路在多发性硬化的发生和髓鞘再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TNFR1通过死亡受体介导凋亡信号通路,导致少突胶质细胞及神经元的凋亡,从而引起髓鞘脱失等神经退行性改变。TNFR2通过一系列级联反应促进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的增殖以及分化,从而促进髓鞘的再生,在多发性硬化中有积极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肠促胰素的治疗药物在心血管系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于倩1 ,于德民2
    2014, 42 (11):  1144-1148 . 
    摘要 ( 514 )   PDF(344KB) ( 3336 )  
     【摘要】 心血管疾病(CVD)是糖尿病的大血管并发症之一, 也是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新型药物的心血管安全性是广受关注的问题, 胰高血糖素样肽-1 受体激动剂(GLP-1RA)和二肽基肽酶-4 抑制剂(DPP-4I)是两类通过提高肠促胰素活性治疗 2 型糖尿病(T2DM)的新型药物。 GLP-1RA DPP-4I 对心血管功能异常的动物模型及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心功能都具有保护作用。 但其对已合并心脏疾病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尚不确定。 本文将近年来关于 GLP-1RA DPP-4I 对心血管系统影响的研究进行综述, 为临床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提供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组织蛋白酶K抑制剂 Odanacatib 研究进展
    晁爱军
    2014, 42 (11):  1149-1152 . 
    摘要 ( 470 )   PDF(290KB) ( 3085 )  
    摘要: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近年来明显增加,社会危害巨大。破骨细胞功能活化是骨质疏松发生的重要原因。组织蛋白酶是破骨细胞表达的一类酶,参与有机质的降解,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组织蛋白酶K是最重要的一种酶,组织蛋白酶K抑制剂Odanacatib(ODN)可以通过抑制其对有机质的降解治疗骨质疏松。在目前进行的一些研究中发现,应用ODN可以增加皮质厚度和小梁骨的骨矿含量,因此增加骨密度和骨的负荷强度。本文就ODN的药理特性,动物试验及临床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